[实用新型]锥杆变阻尼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2930.1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8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懿兵;张宝国;贾雪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捷瑞特弹性阻尼体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16F9/30 | 分类号: | F16F9/30;F16F9/36;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宣武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杆变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锥杆变阻尼阻尼器,其中的内部填充的胶泥弹性体是一种可压缩半 流体高分子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胶泥弹性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弹性阻尼体减震缓冲阻尼器渐渐被广泛地应 用于冶金、化工、建筑、交通运输及核工业等领域中,随着我国工业向“重载、快速、安全” 方向发展,适合于大重量级别工件的安全缓冲装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弹性阻尼体减震缓冲阻尼器由于胶泥弹性体这种特殊介质所特有的高压缩高耗能的特 性,在安全缓冲领域有着其它安全装置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市场上有的弹性阻尼体减震 缓冲阻尼器结构无法满足大重量级别工件的安全缓冲功能,原因是目前的结构强度不足以在 使用过程中避免自身的损坏和失效。因此提高结构的抗压能力是大重量级别工件的弹性阻尼 体减震缓冲阻尼器的重点环节之一。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耐冲击,抗结构变形的弹 性阻尼体减震缓冲阻尼器,可实现在大重量级别工件的安全缓冲功能,并且满足性能稳定, 使用寿命长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采用胶泥弹性体为缓 冲介质,主要由缸盖(1),锥杆(2),缸体(3),密封装置(4),壳体(5),壳体内腔1(51), 壳体内腔2(52),浮动块(6),缸盖2(7),缸盖3(8)组成。结构的组成元件除锥杆(2) 外皆为圆柱形,锥杆(2)为圆锥形,与缸盖1(1)连接置于内腔1(51)中并与缸盖2(7) 的中心孔形成锥孔配合,内腔1(51)内填充胶泥弹性体,内腔2(52)填充惰性气体或空气, 通过装有密封装置(4)的缸盖1(1)、缸盖3(8)与壳体(5)、缸体(3)螺接组成一个密封 整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重量级别工件的安全缓冲。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胶泥弹性体作为内部填充的介质,胶泥弹性体是一种半流体高分子 材料,具有高粘性,可压缩性,特殊的化学惰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载荷-位移曲线的包络面 积大,吸能效果显著。
3.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安装方便,无老化及泄漏现象,使用寿命长,维 护修理简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总体剖视示意图,处于未工作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即发生撞击时的工作状态。
图中:1、缸盖1,2、锥杆,3、缸体,31、过胶孔,4、密封装置,5、壳体,51、内 腔1,52、内腔2,6、浮动块,7、缸盖2,8、缸盖3。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锥杆变阻尼阻尼器主要由装有密封装置(4)的缸盖1(1)、缸盖3(8)与 壳体(5)、缸体(3)螺接组成一个密封整体,内腔1(51)内填充胶泥弹性体,内腔2(52) 填充惰性气体或空气,胶泥弹性体可通过过胶孔(31)进入内腔2(52),装有密封装置(4) 的浮动块(6)置于内腔2(52)中将胶泥弹性体与气体隔开,壳体(5)与缸体(3)之间装有 密封装置(4)防止胶泥弹性体泄漏,缸体(3)可沿壳体(5)内径向左移动。结构的组成元 件除锥杆(2)外皆为圆柱形,锥杆(2)为圆锥形。锥杆(2)与缸盖1(1)连接置于内腔1 (51)中并与缸盖2(7)的中心孔形成锥孔配合。
壳体(5)留有安装位置,安装后壳体(5)以及与其相连的缸盖1(1)、螺杆(2)固定 不动。由图2可知,当锥杆变阻尼阻尼器受冲击时受到外力F,缸体(3)及缸盖2(7)、缸 盖3(8)组成的整体沿壳体(5)内径向左移动,胶泥弹性体受压缩产生反力F’以抵消外力 F,锥杆(2)与缸盖2(7)的中心孔形成锥孔配合处产生阻尼力,随着缸体(3)的移动, 锥杆(2)与缸盖2(7)的中心孔之间的空隙逐渐减小,阻尼力随之逐渐增大,形成变阻尼 缓冲的效果。受压缩的胶泥弹性体通过过胶孔(31)进入内腔2(52),并推动浮动块(6) 向右移动,压缩内腔2(52)内填充的气体。当外力F撤销后,内腔2(52)内压缩的气体 推动浮动块(6)向左移动,浮动块(6)推胶泥弹性体流回内腔1(51),缸体(3)及缸盖2 (7)、缸盖3(8)组成的整体沿壳体(5)内径向右移动直至回复到原始状态。
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锥杆(2)的锥度和与缸盖2(7)的中心孔预留的空隙的大小可 通过设计进行不同的更改,使得锥杆变阻尼阻尼器可以适应更多更特殊的现场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捷瑞特弹性阻尼体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市捷瑞特弹性阻尼体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2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