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层下行孔瓦斯自动抽采排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4215.1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军发;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F16/00;B01D36/04;C10L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 下行 瓦斯 自动 抽采排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瓦斯抽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层下行孔瓦斯自动抽采排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煤炭生产正朝着高效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煤与瓦斯突出等瓦斯灾害事故已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危害煤矿生产的大敌。为了有效治理瓦斯,减少瓦斯灾害,许多煤矿在井下布置钻孔,进行井下瓦斯抽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
由于开采工艺,井下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必须根据需要在煤层中钻进上行孔、下行孔、顺槽孔等不同类型的钻孔,但是在富水区进行下行孔瓦斯抽采时,地层中的水在钻孔中聚集,不仅液柱形成的压力影响负压抽采,阻碍煤层瓦斯解吸,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水堵现象,最终导致瓦斯的抽采浓度和流量不甚理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装置对下行孔中的水和煤粉进行方便高效的排出,同时将排水过程对瓦斯抽采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将会对提高抽采效率,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巨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强、抽采效率高的煤层下行孔瓦斯自动抽采排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煤层下行孔瓦斯自动抽采排浆装置,包括控制器、瓦斯抽放管、气水粉共抽管、气水分离箱和固液分离箱,气水粉共抽管一端与气水分离箱的进口连接,气水分离箱内设有上空腔和下空腔,瓦斯抽放管的进口与气水分离箱的上空腔连接,上空腔和下空腔之间设有上电子阀,气水分离箱在下空腔的一侧下部通过下电子阀与固液分离箱的进口连接,固液分离箱内倾斜设有将固液分离箱分隔成固液腔和液体腔的过滤网,固液分离箱底部设有与固液腔连通的排渣口,固液分离箱侧部设有与液体腔连通的排液管;下空腔内垂直设有导杆,导杆上滑动设有漂浮球,导杆上端设有用于控制上电子阀和下电子阀启闭的上触动传感器,导杆下端设有用于控制上电子阀和下电子阀启闭的下触动传感器;
气水粉共抽管包括一节柔性软管,柔性软管上设有流量电动调节装置;流量电动调节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一侧表面设有伺服电机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方管,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齿轮,方管侧部在齿轮和伺服电机外设有箱体,方管内滑动连接有齿条,方管侧部设有与方管内部连通的缺口,齿轮一侧伸入到缺口内并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上端同轴向连接有推拉杆,推拉杆上端连接有滑动架,固定板上部铰接有后夹板和前夹板,后夹板下端前侧设有后滑轨,前夹板下端后侧设有前滑轨,后滑轨和前滑轨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后滑轨和前滑轨上端之间的距离,后滑轨和前滑轨关于垂面前后对称且结构相同,滑动架后侧设有两个沿后滑轨滑动的后滑块,滑动架前侧设有两个沿前滑轨滑动的前滑块,后滑轨前表面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条,后滑块后侧中间设有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槽;后夹板上端铰接有半圆形的后夹环,前夹板上端铰接有半圆形的前夹环,前夹环和后夹环的开口前后相对设置,柔性软管夹持在后夹环和前夹环之间,后夹板和前夹板之间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拉伸弹簧位于后夹板与固定板铰接点的下侧;
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缆分别与上触动传感器、下触动传感器、上电子阀、下电子阀和伺服电机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仅提供负压抽采瓦斯,而且对整个装置能进行排液排粉。进行瓦斯抽放时和排水排渣工作时,气水分离箱内的上电子阀打开,下电子阀闭合,此时瓦斯抽放管和气水粉共抽管均与密闭的气水分离箱的上空腔和下空腔连通,对下行孔进行负压抽采,抽出的悬浊液由上空腔经过上电子阀流到下空腔,随着下空腔内液体增多,漂浮球随着液面向上移动碰触到上触动传感器,此时控制器控制上电子阀关闭,下电子阀开启,下空腔内的混合液被冲到固液分离箱,此时液面下降,漂浮球碰触到下触动传感器,使下电子阀闭合、上电子阀开启。进入固液分离箱后的煤粉被过滤网过滤后在底部沉积,定期通过排渣口清理出来,液体通过排液管排出。
上触动传感器和下触动传感器为输入端,写有预编程序的芯片的控制器为信息接收端和命令发出端,上电子阀和下电子阀为输出执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4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汽蚀双吸中开式离心泵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