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变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4779.5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1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杜伟;许本福;杨洋;付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柜。
背景技术
逆变柜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的设备。它主要由开关电路,接口电路、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等组成。由于逆变柜中逆变组件体积大、数量多,导致布局难度大,甚至会因为逆变柜布局导致用户使用或检修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逆变柜,实现内部布局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逆变柜,包括一立式框架,所述立式框架内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层用于支撑固定逆变组件的绝缘横板,所述绝缘横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逆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顶部的散热风机模块、固定于散热风机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上部的逆变模块、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下方的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中部的晶闸管模块、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底部的变压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变压器后部两侧的电感和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前侧的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还包括一与所述立式框架一侧前部铰接的门板,所述门板内侧壁上固定有一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与所述散热风机模块电连接的风机电源控制模块,所述风机电源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的一侧且靠近所述门板与立式框架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加热除湿器,所述加热除湿器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变压器的前部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微型断路器和信号接口模块,所述微型断路器右上方设有若干个交流保险丝,所述接口信号模块包括自左向右设置的模拟量输入接口和干接点信号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还包括一交流滤波板,所述交流滤波板固定于所述交流保险丝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逆变模块包括IGBT模块和吸收电容模块;所述IGBT模块的IGBT和吸收模块中的吸收电容按竖直方向排列且与所述立式框架的竖直中心面对称分布,所述吸收电容与IGBT之间采用塑封母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逆变模块的前侧还设有直流保险丝,所述直流保险丝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变柜将质量体积大的变压器固定于立式框架的底部,降低逆变柜的重心,提高逆变柜整体的稳定性及抗震强度;同时将逆变组件设置与立式框架的前部,不影响逆变柜靠墙或并柜之后的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柜的后视图
图中:1-散热风机模块;2-风机电源控制模块;3-控制单元;4-逆变模块;5-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6-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7-晶闸管模块;8-变压器;9-电感;10-加热除湿器;11-直流保险丝;12-交流保险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逆变柜,包括一立式框架,所述立式框架内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层用于支撑固定逆变组件的绝缘横板,所述绝缘横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逆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顶部的散热风机模块1、固定于散热风机模块1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上部的逆变模块4、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4下方的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中部的晶闸管模块7、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7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底部的变压器8、分别固定于所述变压器8后部两侧的电感9和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和晶闸管模块7前侧的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6;还包括一与所述立式框架一侧前部铰接的门板,所述门板内侧壁上固定有一控制单元3。
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变柜将质量体积大的变压器8采用上下夹紧固定于立式框架的底部,降低逆变柜的重心,提高逆变柜整体的稳定性及抗震强度;另外将散热风机模块1、风机电源控制模块2、逆变模块4、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6、晶闸管模块7均设置于立式框架的前部,便于变柜靠墙或并柜之后的维护;该逆变柜的后部组件少,便于底部变压器和电感的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4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