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植物有机小分子在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5666.7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江;王成;侯佩臣;何璐璐;王晓冬;周航;任鹏;胡叶;路文超;于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植物 有机 分子 在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植物有机小分子在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植物中有机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等)的含量进行检测时,需要先对待测植物进行采样,并通过研磨、匀浆、化学试剂浸提等步骤纯化待测植物样品中的有机小分子,得到实验溶液,然后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分析实验溶液中的有机小分子浓度。电化学工作站由主机和前端电极构成,前端电极一般由基础电极、修饰材料和反应底物构成。检测实验溶液中的有机小分子含量时,可以将前端电极与主机连接,并将前端电极插入实验溶液中,借助循环伏安法扫描电极,从而获得实验溶液中有机小分子的浓度。
上述检测方法在采样时会对待测植物造成伤害,且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得到的结果只是待测植物在采样时刻的单个时间点或者多个时间点的有机小分子含量,因此这种方法不能实现对活体植物的有机小分子含量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并且,电化学工作站只能在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无法在植物生长现场工作,缺少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对活体植物的有机小分子含量进行在线检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植物有机小分子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设于待测植物上,用于采集待测植物中待测目标的浓度,并将浓度转换为电信号;集成箱,集成箱内设有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供电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均与供电模块连接,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导线与生物传感器连接;其中,信号处理模块具有输出电信号的第一信号端;控制模块具有与第一信号端连接的信号接收端和输出由电信号转换而成的浓度信号的信号输出端;数据显示模块具有与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第二信号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集成箱包括设有凹腔的箱体和与箱体枢轴连接的箱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均设于箱体的凹腔内,数据显示模块设于箱盖朝向凹腔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箱体上设有提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集成箱采用航空箱板材或金属板材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生物传感器为微型生物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电压补偿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温度补偿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数据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
根据本实用新型,供电模块为电池。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植物有机小分子在线检测装置,利用生物传感器直接采集待测植物中待测目标的浓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控制模块将该电信号转换成带有待测目标浓度值的浓度信号,并输出给数据显示模块予以显示。由此,可对待测植物中有机小分子的含量进行实时在线检测,而不需要经过采样、制样等步骤,操作简单,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且检测结果可靠。并且,该便携式植物有机小分子在线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供电模块均集成设于集成箱内,可将集成箱随身携带或运输到现场,对植物有机小分子的含量进行在线检测分析,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化学工作站只能在实验室内进行检测试验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植物有机小分子在线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待测植物;20:生物传感器;30:集成箱;301:箱体;302:箱盖;303:提手;40:信号处理模块;50:控制模块;60:供电模块;70:数据显示模块;8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56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奥兰扎平晶型Ⅱ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聚氰胺与尿素的联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