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调速及正反转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6828.9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栋;张四海;张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川峰矿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7/22 | 分类号: | E21C37/22;F15B1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乳化 钻机 调速 反转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持式乳化液钻机调速及正反转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式乳化液钻机是以采煤工作面支护用乳化液液压泵站为动力源,以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以转矩输出方式实施煤层钻孔的接卸,广泛应用于各种条件下的煤层及软岩,解决了煤电钻易失爆、操作维修复杂等问题,并可作为回采工作面梁窝、挖腿梁窝之用,是煤矿回采工作面钻眼的理想工具。该类钻机安装使用简单方便,不使用电力及相应的电气综合保护装置,降低了工作面的复杂程度,消除了安全隐患,比较适合高瓦斯和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厂使用。此外,目前的手持式乳化液钻机还具有钻孔速度快和扭矩大等优点。
但是,现有的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反转功能,当出现卡钻以及在完成一个钻孔的钻进时,退钻操作非常费力,既影响工时,还会降低钻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手持式乳化液钻机调速及正反转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存在的退钻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持式乳化液钻机调速及正反转控制装置,包括乳化液马达和固定连接乳化液马达的操作手柄,其特征是,在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有两个手动转阀,两个所述手动转阀分别设置在所述乳化液马达的两边,其中一个所述手动转阀控制所述乳化液马达的正转,另一个手动转阀控制所述乳化液马达的反转;
所述手动转阀包括阀体、旋转阀芯和固定帽,在所述固定帽的外沿接有用以拨动所述旋转阀芯转动的T形拨杆,在每个所述拨杆上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连接到所述操作手柄的前支杆上。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操作手柄上固定有两个安装座,所述阀体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旋转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的腔体内,所述固定帽扣接在所述旋转阀芯上,并通过连接销固定在所述旋转阀芯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阀体的中部开设有两条径向通道,每条所述径向通道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形成两个主油口,在所述旋转阀芯的中部对应于阀体上的所述径向通道的位置处开有两条径向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径向通道的孔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包括乳化液马达和固定设置在乳化液马达壳体两侧的操作手柄,还包括设置在乳化液马达两侧的手动转阀,手动转阀固定设置在对应侧的操作手柄上,操作人员手握两侧的操作手柄,钻孔既省力,又提高了钻孔位置的准确性。设置在乳化液马达两侧的手动转阀中,其中一个手动转阀可以实现乳化液马达的正转,供钻机钻孔时使用;另一个手动转阀可以实现乳化液马达的反转,供操作人员在退钻时使用。同时,利用阀芯与阀体间油路开通的大小控制,还可以实现乳化液马达的调速控制,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以高压乳化液作为钻机旋转的动力源,通过在操作手柄上对称设置两个手动转阀,实现了对乳化液马达的进出油路的双向控制,这样就可以实现乳化液马达及钻机的正反向旋转,当出现卡钻或在完成一个钻孔的钻进时,通过控制乳化液马达的反转,即可轻松地完成退钻操作,操作快捷省力,不影响工时,还增强了钻机的使用性能,延长了钻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乳化液马达;2、操作手柄;3、手动转阀;3-1、阀体;3-2、旋转阀芯;3-3、固定帽;3-4、拨杆;4、安装座;5、阀体底盘;6、连接销;7、上压力轴承;8、主油口;9、拉簧;10、液压动力源;11、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乳化液马达1和固定设置在乳化液马达1的壳体两侧的操作手柄2,还包括设置在乳化液马达1两侧的手动转阀3,手动转阀3有两个,固定设置在对应侧的操作手柄2上。操作手柄2为横置的U型柄,其上设置有卡接乳化液马达的卡口和连接拉簧的两个前支杆,操作手柄2的U形开口朝向乳化液马达1的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川峰矿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川峰矿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68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距离煤层群的下分层结构
- 下一篇:一种凿岩机的防尘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