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低电压关断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7451.9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8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锋;梁安韬;徐士华;孙振业;吴孝彬;赵晖;黄星敏;柯添贵;冯灵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奥通迈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故障 指示器 通信 终端 功耗 电压 断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低电压关断电 路。
背景技术
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上需采用大容量(一般10AH/12V左右)铅酸或磷 酸铁锂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作为主供电电源,但当遇到连 续阴雨天气,后备电池就会作为主供电源使用,如果电池过放电,则会造成 蓄电池极板活性物质可逆性受到破坏,寿命降低。一般在电池电压降到一定 门槛时,采用继电器将负载断开,而继电器消耗功率一般在0.1W左右,而 通信终端平均功耗约0.4W左右,可见关断电路消耗了约1/4的能量。现有 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无电池过放电保护或过放电保护电路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 的低功耗低电压关断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低电 压关断电路,用于连接蓄电池,保护蓄电池,电压设置电路、正反馈及迟滞 电路、晶体管QD2,所述蓄电池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设置电路、正反馈 及迟滞电路以及晶体管QD2的S极,所述晶体管QD2的G极连接至所述 正反馈及迟滞电路,所述晶体管QD2的D极连接至负载,所述正反馈及迟 滞电路分别连接所述蓄电池负极以及电压设置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正反馈及迟滞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4、R5、 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所述电阻R1一端与电阻R2 一端并联后连接至所述电压设置电路,所述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 极管Q1的b极以及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 阻R5的一端、三极管Q2的c极以及三极管Q3的b极,所述三极管Q1的 c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b极,所述三极管Q3的 c极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R6的一端以及晶体管QD2的G极,所述蓄电池的 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 以及晶体管QD2的S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e极、三极 管Q2的e极以及三极管Q3的e极分别连接至所述蓄电池的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设置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W1以及稳压二极管 DW2,所述稳压二极管DW2阳极连接至所述正反馈及迟滞电路,所述稳压 二极管DW2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稳压二极管DW1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 DW1的阴极连接至蓄电池的正极。
进一步地,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阳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 QD2的D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至负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 低功耗低电压关断电路,该低功耗低电压关断电路简单、性价比高、功耗低, 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中,能避免蓄电池过放损坏,相比于传统电路,对 同等规格蓄电池,可增加其供电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低电压关断 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低电压关断 电路,用于连接蓄电池,保护蓄电池,电压设置电路、正反馈及迟滞电路、 晶体管QD2,所述蓄电池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设置电路、正反馈及迟滞 电路以及晶体管QD2的S极,所述晶体管QD2的G极连接至所述正反馈 及迟滞电路,所述晶体管QD2的D极连接至负载,所述正反馈及迟滞电路 分别连接所述蓄电池负极以及电压设置电路。
本实用新型中正反馈及迟滞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4、R5、R6、 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所述电阻R1一端与电阻R2一端并 联后连接至所述电压设置电路,所述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 Q1的b极以及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 R5的一端、三极管Q2的c极以及三极管Q3的b极,所述三极管Q1的c 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b极,所述三极管Q3的c 极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R6的一端以及晶体管QD2的G极,所述蓄电池的 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 以及晶体管QD2的S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e极、三极 管Q2的e极以及三极管Q3的e极分别连接至所述蓄电池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奥通迈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奥通迈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7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