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发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7609.2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4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马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7507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茶叶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发酵机。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 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 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 “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 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叶源于中国,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 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 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 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 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 增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发酵茶是茶叶制作工艺的一种,它是指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 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对于 发酵茶而言,发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艺步骤,而发酵效果的好坏与发酵 箱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的发酵箱是用木框和竹筐做成,是一个固定的筐 体,密封效果较差,导致茶叶的发酵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茶叶发酵 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叶发酵机,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内部设有若干个发酵 板,所述机体外壳中心位置设有加湿管,所述加湿管上设有若干个加湿孔, 所述加湿管一端与雾化泵相连接,所述雾化泵与水箱相连接,所述机体外 壳上端设有加氧泵,所述加氧泵与加氧管相连接,所述机体外壳内部设有 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屏相 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湿孔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氧泵与加氧管之间为可拆卸 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屏为触摸屏。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雾化泵、加氧泵、湿度传感器与氧气传感 器,这样将茶叶放置在机体外壳内部的发酵板上,然后在湿度传感器与氧 气传感器的作用下可以实时的监控机体外壳内部的湿度与氧气数值,来控 制雾化泵、加氧泵来实现对机体外壳内部的进行加湿与加氧,确保茶叶的 发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外壳;2.发酵板;3.加湿管;4.雾化泵;5.水箱;6.加 氧泵;7.加氧管;8.湿度传感器;9.氧气传感器;1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茶叶发酵机,包括机体外壳1,所述机体外壳1内部设有若干个发 酵板2,所述机体外壳1中心位置设有加湿管3,所述加湿管3上设有若干 个加湿孔301,其中所述加湿孔301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加湿管3一 端与雾化泵4相连接,所述雾化泵4与水箱5相连接,所述机体外壳1上 端设有加氧泵6,所述加氧泵6与加氧管7相连接,其中所述加氧泵6与加 氧管7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加氧管7的连接。
所述机体外壳1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8、氧气传感器9,所述湿度传感 器8、氧气传感器9分别与显示屏10相连接,其中所述显示屏10为触摸屏。 这样将茶叶放置在机体外壳1内部的发酵板2上,然后在湿度传感器8与 氧气传感器9的作用下可以实时的监控机体外壳1内部的湿度与氧气数值, 来控制雾化泵4、加氧泵6来实现对机体外壳1内部的进行加湿与加氧,确 保茶叶的发酵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马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耿马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7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牛皮糖压紧设备
- 下一篇:基于运动周期分析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