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腔体、低流阻的直通式调节阀阀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1008.9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7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顾龙;邢国均;陈文雄;方建国;闫玉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2 | 分类号: | F16K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1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腔体 低流阻 通式 调节 阀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腔体、低流阻的直通式调节阀阀体。该大腔体、低流阻的直通式调节阀阀体适用于各类大流量、低流阻的套筒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随着调节阀技术的发展,调节阀产品的不断扩充,业界对调节阀在前期型式试验和后期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也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申请人发现,有些时候,无论是扩大芯包流道面积还是扩大阀座流通面积,都无法有效地提高调节阀的最大Cv,当调节阀开度提升至某个位置后,如果开度继续增大,阀门Cv值的提升逐渐趋于平缓。换句话说,随着阀门开度继续增大,调节阀的Cv值已经不再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由于大流量、低流阻套筒式调节阀需要在低压差工况条件下提供足够大的管道介质流量并能够通过其阀内件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因此其阀内件相对于其他种类阀门而言,结构更为复杂,对调节阀阀体内腔流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其他种类阀门阀体,要求更严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提高直通式调节阀的最大流通能力,而提供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大腔体、低流阻直通式调节阀阀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大腔体、低流阻直通式调节阀阀体,包括阀体本体,所述阀体本体内具有上、下腔、连通所述上、下腔的调节阀孔、介质进、出口和阀芯安装孔,所述介质进口与所述下腔连通,所述阀芯安装孔和介质出口与所述上腔连通,所述介质进、出口同轴,所述阀芯安装孔与所述调节阀孔同轴且它们的共同轴线垂直于所述介质进、出口的中心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的腔面为以所述阀芯安装孔与所述调节阀孔的共同轴线旋转获得,所述上腔具有一向上拉伸的柱腔段,柱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腔的最大直径,所述介质进、出口到所述上、下腔的流道为平缓过渡。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可以引入了三维建模,有效减少了阀体建模耗时,提高了建模准确度,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
2.改进了阀体流道的结构,提高了相同规格阀体的最大流通能力、降低了阀体流阻,使采用该种阀体的调节阀可用于更大的流量工况。
3.改进了阀体流道的结构,增大内腔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铸件重量,控制了成本。
4.结合型式试验发现,相同条件下,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调节阀,其阀门的最大Cv有了可观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腔体、低流阻直通式调节阀阀体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腔体、低流阻直通式调节阀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1,图中给出的一种大腔体、低流阻直通式调节阀阀体的设计引入了三维建模思路,其包括阀体本体100,阀体本体100内具有上、下腔110、120、连通上、下腔110、120的调节阀孔130、介质进、出口140、150和阀芯安装孔160,介质进口140与下腔120之间采用平缓过渡的流道170连接,介质出口150与上腔110之间采用平缓过渡的流道180连接,以减少流阻。
介质进、出口140、150同轴,阀芯安装孔160与上腔110连通并调节阀孔130同轴且它们的共同轴线190垂直于介质进、出口110、120的中心轴线200,下腔120的腔面为以阀芯安装孔160与调节阀孔130的共同轴线190旋转获得,上腔110具有一向上拉伸的柱腔段111,柱腔段111的直径大于下腔120的最大直径。
以上图片和文字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主要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10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