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油盖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1702.0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0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丁一;李博;马智勇;张伟;李隽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周心志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油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附件领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油盖,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该加油盖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常设置有加油盖。已知的是,加油盖通常安装在加油管的一端的车辆外部,以起到密封加油管的作用。在加油时,用户需要把加油盖旋拧开。此外,加油盖往往带有链条。链条的一端通常联接到位于加油盖上的卡槽中,并且另一端固定到车身上,例如在车身加油小门上。优选地,卡槽位于加油盖上,并且以卡槽的位置为界可将加油盖区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然而,由于加油盖的上半部分属于用户能直接感知的区域,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制造加油盖时常会对加油盖上半部分进行某些表面处理,如皮纹处理等,而对于加油盖的其他部分的表面则不会特别进行处理。这就造成了加油盖与链条接触的不同部位可能具有不同的材料与表面处理方式,从而使加油盖与链条接触的部位由于表面粗糙度不同而产生有差异的摩擦力,进而使链条发生不平衡的转动。因此,在旋拧的过程中,环绕加油盖上的卡槽的链条常常会随加油盖的旋转而一起旋转,从而对加油盖的旋拧造成阻碍和卡滞。
因此,所期望的是提供一种加油盖,其能够克服上文所描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油盖,其能够防止加油盖上的链条随加油盖的旋转而一起旋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包含上述加油盖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加油盖,其包括:
加油盖本体,其具有上半体、位于上半体之下的下半体、从下半体的下部延伸的配合部、以及在上半体和下半体交界的外表面处在整个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卡槽,卡槽构造为具有作为上半体的一部分的卡槽上表面、作为下半体的一部分的卡槽下表面、以及连接卡槽上表面和卡槽下表面的卡槽侧表面;以及
链条,其一端借助于卡槽适配在上半体与下半体之间,并且环绕整个加油盖本体的圆周延伸,链条构造为具有与卡槽上表面相对的链条上表面、与卡槽下表面相对的链条下表面、以及与卡槽侧表面相对的链条侧表面;
其中,卡槽上表面和卡槽下表面构造为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
备选地,配合部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以便与加油管进行旋拧配合。
备选地,链条上表面和链条下表面构造为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
备选地,链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来固定到车身部件上。
备选地,卡槽上表面与卡槽下表面构造为相互平行。
备选地,卡槽侧表面构造为分别与卡槽上表面和卡槽下表面垂直。
备选地,卡槽上表面构造为与链条上表面平行,并且卡槽下表面构造为与链条下表面平行。
备选地,链条侧表面与卡槽侧表面构造为相对彼此形成一定的角度。
备选地,上半体和下半体采用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卡槽上表面和卡槽下表面采用相同的表面加工方法来加工,以具备相同的表面粗糙度。
一种车辆,其中,其包括上述加油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盖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在加油盖被旋转时能够使附接在加油盖上的链条不会随加油盖一起旋转,进而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盖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变化。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语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1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