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应力自动化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1907.9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9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汪旭东;唐翔;植亮亮;黄海瑞;刘承甲;王友;陶金明;彭卫军;王绍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精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应力 自动化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表面应力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应力自动化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又称强化玻璃,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压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因而钢化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电子仪表等领域。但是钢化玻璃切割后边缘会存在大量微裂纹,导致玻璃强度降低。尤其是随着触控产业的蓬勃发展,触控产品本身的规格要求也日渐严格,由于触控面板是由外部施加压力去进行感应组件的运作方式从而达到使用效果,因此产品的机械抗压力是各大厂商的重要规范与指标,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如何快速且精确的测量出玻璃表面应力,成为钢化玻璃生产商和应用商关心的焦点问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玻璃应力测量装置主要包括应力检测单元和结果显示单元,应力检测单元对玻璃应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显示单元进行显示。使用这种玻璃应力测量装置时,首先需要人工从待测玻璃存放处取出一片待测玻璃,然后将其放置于应力检测单元进行表面应力测量,应力测量完之后根据显示单元的显示结果进行分类。由于测量玻璃表面应力时,为使待测玻璃与折射棱镜更好接触以便提高测量精度,往往需要向待测玻璃与折射棱镜的接触面滴加折射液,因而待测玻璃应力检测完之后,工人还需要对待测玻璃进行清洁,将表面残留的折射液擦拭掉,最后将清洁完的玻璃根据不同的测量结果放置在不同的存放处。由于整个操作过程全由人工完成,因而造成测量效率非常低,尤其是流水线使用时,需要大量人力,费时费力。而且工人长时间工作容易疲乏,在分类时难免存在误差,从而影响了玻璃应力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量效率高且适于流水线使用的玻璃应力自动化测量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应力自动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上料机构、放料机构、检测机构、取料机构、接收机构和控制机构,其中:
上料机构是在架体上设有传送带,传送带后端设有与传送带相配合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将传送带传送过来的料架移送到放料机构。
放料机构是在架体上设有放料机械手,用于将上料机构传送过来的玻璃移送到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是在架体上设有应力测量仪,用于对放料机构移送过来的玻璃进行应力测量。
取料机构是在架体上设有取料机械手,用于将检测机构测量完应力的玻璃移送到接收机构。
接收机构是在架体上设有空料架传送带,空料架传送带后端设有与空料架传送带相配合的空料架升降机构,空料架升降机构将空料架传送带传送过来的空料架移送到预设位置用于接收取料机构移送过来的玻璃。
控制机构设置在架体上,对上料机构、放料机构、检测机构、取料机构、接收机构进行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上料机构中,传送带前端下方两侧的架体上设有滑道和水平位移气缸,滑道上设有滑座,滑座连接水平位移气缸的活塞杆,滑座上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有与料架相配合的托臂,托臂用于将传送带上最下面一个料架之上的料架托起。
本发明所述的料架上边缘设有凹槽,托臂上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且凸起高度与一个料架高度相同。水平位移气缸带动滑座向传送带左右移动时,托臂上的凸起与料架上的凹槽相互配合,使托臂与料架处于卡紧状态。由于凹槽位于料架的上边缘,且凸起的高度与一个料架的高度相同,因而当升降气缸驱动托臂向上运动时,托臂可以将最下面一个料架之上的料架托起,而将最下面一个料架留在传送带上。
本发明所述的升降机构是在传送带后端两侧的架体上设有滑轨,滑轨上设有升降滑座,传送带左右两侧的升降滑座上设有升降板,架体上设有滚珠丝杠,滚珠丝杠的螺母与升降板相连,滚珠丝杠的螺杆连接升降电机。
本发明所述的传送带下方与升降板相应的架体上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经数据线与控制机构相连。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传送带上料架的位移,当探测到升降板上方的传送带上有料架时,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机构将料架向上移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精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精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1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数字控制系统应用的交流测功机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热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