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3202.0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8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穆宁;杨显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界石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地址: | 40134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对节省能源的课题极为关注,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例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低消耗、高效率的燃烧器等。脉冲燃烧器就是八十年代研制出的高效节能的一种新型燃烧装置。
日本专利昭60-200045的脉冲燃烧装置具有动力消耗低、燃烧强度大、传热系数大、热效率高、排气中污染物NOX浓度低等优点。目前,日本、美国、德国都已有产品,但是尚存在如下缺点:由于脉冲燃烧是波动形式,易引起共振,因而噪音极大,特别是发出尖叫声让人难以忍受,另外,由于共振会消耗部分燃气能力,造成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噪音小的节能燃烧器。
本方案中的节能燃烧器,包括混合室,该混合室上开有燃气进口、空气进口和混合气出口,混合室通过混合气出口与燃烧室连接,燃气进口通过燃气瓣阀与燃气去耦室连接,该燃气去耦室与燃气供应管连接;空气进口通过空气瓣阀与空气去耦室连接,该空气去耦室通过空气过滤器与风机连接;所述燃烧室与尾管连接,该尾管经排气去耦室后与排气消音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从风机进入的空气、经过空去耦室进入混合室,燃气经过燃气去耦室进入混合室。空气去耦室5与燃气去耦室的出口端设有空气阀瓣和燃气阀瓣,用来控制燃气和空气的进气量。供给燃烧室的燃气-空气混合气由前一个周期残存的燃烧产物进入燃烧室,通过点火器点燃后在燃烧室内燃烧膨胀,由于空气瓣阀与燃气瓣阀均单向阀,气体膨胀使得燃烧室内压力急剧升高,使得燃气瓣阀和空气瓣阀关闭,当燃烧室为正压时阀门关闭,燃气与空气不再进入燃烧室。燃烧烟气经尾管、排气去耦室、排气消音器后排入大气,燃烧室内的压力降至大气压力之下。此时,由于惯性而使燃烧室内形成负压促使空气瓣阀与燃气瓣阀重新打开,燃气和空气被吸入燃烧室,再次进行燃烧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大部分的燃烧脉冲波动被去耦室隔开,不影响空气输入、燃气输入、以及尾气排放,去耦室通过吸收脉冲的作用使得噪音分贝降低;空气过滤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燃烧室内,另外,由于燃烧室排出尾气时也会带有脉冲,脉冲产生的噪音被尾气消音器所吸收,本方案噪音小,燃烧效率较高。
进一步,所述燃气去耦室内设置有呈球面的第一脉冲吸收板,该第一脉冲板的内球面与燃气进口相对,用于吸收脉冲燃烧时的能量,并有去噪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空气去耦室内设置有呈球面的第二脉冲吸收板,该第二脉冲板的内球面与空气进口相对,用于吸收脉冲燃烧时的能量,并有去噪的作用。
进一步,空气瓣阀和燃气瓣阀均为单向阀,防止燃烧室内的气体倒流。
进一步,所述空气去耦室、燃气去耦室、排气去耦室的壁厚均为10mm,这样承受燃烧室传递过来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节能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混合室1、燃气瓣阀2、燃气去耦室3、空气瓣阀4、空气去耦室5、风机6、燃烧室7、尾管8、排气去耦室9、排气消音器10、第一脉冲吸收板11、第二脉冲吸收板12、空气过滤器1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节能燃烧器,包括混合室1,该混合室1上开有燃气进口、空气进口和混合气出口,该燃气进口通过燃气瓣阀2与燃气去耦室3连接(利用大的容腔,使燃烧室7内高频压力波阻隔在去耦室内,以稳定压力),该燃气去耦室3与燃气供应管连接。
空气进口通过空气瓣阀4与空气去耦室5连接(利用大的容腔,使燃烧室7内高频压力波阻隔在去耦室内,以稳定压力),该空气去耦室5与空气过滤器13连接,该空气过滤器13与风机6连接。
所述混合气出口与燃烧室7连通,该燃烧室7内安装有点火器。该燃烧室7与尾管8连接,该尾管8与排气去耦室9连接,该排气去耦室9与排气消音器10连接。
上述燃气去耦室3是由厚度为10mm的钢板支撑的矩形壳体,在燃气去耦室3内通过螺栓安装有呈球面的第一脉冲吸收板11,其内球面与燃气进口相对。空气去耦室5是由厚度为10mm的钢板支撑的矩形壳体,在空气去耦室5内通过螺栓安装有呈球面的第二脉冲吸收板12,该脉冲吸收板呈多孔状,其内球面与空气进口相对。第一脉冲吸收板11和第二脉冲吸收板12均为海绵制成的多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界石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界石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3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碳硅锰低合金钢铁路车轮的机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连续穿模绕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