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釜气液固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4311.4 | 申请日: | 2015-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7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2 | 分类号: | B01J3/02;B01J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晓华 |
地址: | 浙江省绍兴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釜气液固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反应釜中的气体、液体充分混合及接触的装置,其利用了射流器实现上述功能。
背景技术
高压氢化反应釜在反应过程中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相,其中气体为氢气,液体为反应液及有机溶剂,固体为催化剂颗粒,在反应过程中,气体只与反应槽表面的气体接触,与反应槽的固体则不接触,这样三相存在接触及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气液固循环装置,解决如何使高压氢化反应釜的液气两相充分混合及接触的技术问题。
反应釜气液固循环装置,包括电磁泵、回流管、射流器;电磁泵处于反应釜的反应槽液面下方,该电磁泵连通回流管,回流管伸出反应釜外并再次与反应釜连通,该回流管的末端连接有处于反应槽液面上的射流器,该射流器顶部具有一个锥形的液体进入端,侧面具有一个气体进入端,一种增压端;其中气体进入端处于液体进入端的侧面,增压端处于液体进入端下方;上述液体进入端具有液体进入口,气体进入端具有气体进入口,增压端具有三个通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半径逐渐减少的混合通道、半径不变的过渡通道、半径逐渐增大的混合出口通道。
所述回流管伸出反应釜外还连接有一个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磁泵将反应槽内的反应液由下至上循环打料,料液依次经过换热装置及射流器,当带压反应液经过射流器时,由于截面变小,使得流速增高,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高的反应液造成压力降低,周围部分造成负压,将氢气吸入,这样反应液在射流器的作用下液相与氢气混合并充分接触,大大增加了液相的反应液与氢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气液循环装置安装在反应釜上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射流器的放大图;
图中1.电磁泵、2.回流管、3.射流器、31.液体进入端、311.液体进入口、32.气体进入端、321.气体进入口、33.增压端、331.混合通道、332.过渡通道、333.混合出口通道、4.反应釜、5.换热装置、6.反应槽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图中的反应釜气液固循环装置,包括一个电磁泵1、一个回流管2、一个射流器3。电磁泵1处于反应釜3的反应槽液面4下方,该电磁泵1连通回流管2,回流管2伸出反应釜4外并再次与反应釜4连通,该回流管2的末端连接有处于反应槽液面6上的射流器3,这样就可将液态的反应液通过回流管2导出至釜外同时经过一个换热装置5并最后导入到釜内的射流器3内。该射流器3顶部具有一个锥形的液体进入端31,侧面具有一个气体进入端32,一种增压端33。其中气体进入端31处于液体进入端32的侧面,增压端33处于液体进入端下方;上述液体进入端31具有液体进入口311,这样回流管2内的液体就从该口流入到射流器3内;气体进入端32具有气体进入口321,这样釜内的气体就从该口进入到射流器3内;增压端33具有三个通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半径逐渐减少的混合通道331、半径不变的过渡通道332、半径逐渐增大的混合出口通道333。气液在混合通道331混合,并依次经过过渡通道332、混合出口通道333流入反应釜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4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三种化工用高粘度物料快速搅拌的真空卧式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造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