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无线充电发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5081.3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1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旺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20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刘宏亮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无线 充电 发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发射器。
背景技术
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处理能力和娱乐性能越来越高,相应的能量消耗也越来越厉害;另一方面,用户又越来越追求手机的轻薄,电池容量似乎又是一个瓶颈,于是,手机一天一充电,甚至半天就要充电的现象就非常常见了,而受制于手机尺寸的影响,充电接口非常小巧,相应的机械强度就得不到满足,如此频繁的充电插拔使得手机充电接口是最容易损坏的零件,并且在多次插拔后,接触可靠度也有下降,从而导致接触电阻变大,进而发热,严重的甚至酿成火灾。
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就很自然的被大家想到了,而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由于缺乏智能管理技术,充电效率底下,一般都只有40%;而且会持续发射能量,就算手机充电结束后,发射器依然按照额定功率在发射能量,既浪费能源,有造成电磁辐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发射器,减少电磁波的泄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发射器,包括圆形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圆形线路板一侧的控制芯片,所述圆形线路板另一侧设置有将电能以电磁波形式发射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圆形线路板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设置有电磁屏蔽层,所述电磁屏蔽层的尺寸大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尺寸。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电磁屏蔽层包括由铁氧体制成的隔磁片、包设于所述隔磁片表面的保护膜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磁片一侧的便于定位安装发射线圈的背胶。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电磁屏蔽层上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中心处,所述温度探头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线路板与感应线圈之间设置电磁屏蔽层,使得电磁波只能向着特定的方向传送,减少了电磁波的泄露,从而系统充电效率,大大降低的产品的辐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其中:1、圆形线路板;2、控制芯片;3、感应线圈;4、温度探头;5、电磁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发射器,包括圆形线路板1、设置于所述圆形线路板1一侧的控制芯片2,所述圆形线路板1另一侧设置有将电能以电磁波形式发射的感应线圈3,所述感应线圈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2相连接,所述圆形线路板1与所述感应线圈3之间设置有电磁屏蔽层5,所述电磁屏蔽层5的尺寸大于所述感应线圈3的尺寸。
工作原理:通过在发射器的圆形线路板1与感应线圈3之间设置电磁屏蔽层5,此外无线充电接收器上相应的设置有电磁屏蔽层5,继而电磁波信号只能在两个电磁屏蔽层5之间传输,提高了系统充电效率,大大降低的产品的辐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波的泄露。
为了提高电磁屏蔽层5的屏蔽效果,所述电磁屏蔽层5包括所述电磁屏蔽层包括由铁氧体制成的隔磁片、包设于所述隔磁片表面的保护膜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磁片一侧的便于定位安装发射线圈的背胶。
为了避免产生微波炉效应,保证使用安全,所述电磁屏蔽层5上设置有温度探头4,所述温度探头4位于所述感应线圈3的中心处,所述温度探头4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芯片2相连接,通过温度探头4检测发射器的温度变化从而判断发射器表面是否有金属异物时,当有金属异物时,发射器停止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旺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旺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5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