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面高反射率的反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5735.2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曦;刘长青;刘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韶光铬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40 | 分类号: | C03C17/4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12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面 反射率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面高反射率的反射膜。
背景技术
银(Ag)在所有的常见金属材料中,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反射率最高。银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在95%左右,对红外光的反射率可达99%,很容易蒸发,且中性好,其引入的偏振效应最小。因此,Ag是可见和近中红外光区的重要光学材料,Ag膜是重要的高反射膜系。
Ag膜还具有电子传导快、电阻率小、易制备等优点,在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太阳能利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板(PDP)及真空荧光显示(VFD)等都是采用在玻璃基体上形成Ag膜。
由于Ag与玻璃基体的附着力比较差,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气氛中易被腐蚀而脱落,从而影响了其使用性能。因此,增强膜层对玻璃基体的附着力是双面高反射膜的一个难点。在玻璃基体与Ag膜之间增加一层过渡层对于提高Ag膜与玻璃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和维持界面力学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目前Cr膜作为过渡层对于改善Ag膜的附着力得到了改善,然而,作为双面高反射镀膜膜系,膜层反面的反射率降低了很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保证反射膜高反射率的同时,改善银膜与玻璃基体之间的附着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面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包括玻璃基体和银反射膜,在玻璃基体表面设过渡层,过渡层表面设银反射膜,所述过渡层为铝膜。
进一步地,所述铝膜的厚度为1-3nm。铝膜作为过渡层,其厚度不需要太厚,避免影响反射膜的反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银反射膜的厚度为200-250nm,所述玻璃基体的厚度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铝膜真空蒸镀在玻璃基体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基体为B270无色光学玻璃。
本实用新型在玻璃基体与高反射银膜之间引入一层铝(Al)膜作为过渡层,不仅可以使反射膜的反射率可以保持在90%以上,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玻璃基体与银膜的结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面高反射率的反射膜,该反射膜为层状结构,依次为玻璃基体1、铝膜2、银膜3,其厚度分别为1.5mm、1.5nm、220nm。玻璃基体1采用的是B270无色光学玻璃;铝膜2、银膜3均采用真空镀膜工艺依次蒸镀。
该反射膜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取1.5mm厚的B270光学玻璃,经过清洗剂超声清洗→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漂洗→异丙醇脱水干燥,放入真空镀膜设备,将设备抽至高真空,预热一定时间,蒸镀纯Al膜,厚度控制在约20?,再将设备抽至高真空,预热一定时间,镀纯Ag薄膜,将厚度控制在约220?→设备进大气,完成双面高反射膜的制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面高反射率的反射膜,该反射膜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玻璃基体1、铝膜2、银膜3的厚度分别为1.5mm、2.5nm、240nm。
将上述实施例1和2得到的反射膜与现有的反射膜进行进行附着力和反射率测试的对比,结果如下:
用棉签以一定的力度在膜层表面摩擦,对薄膜和玻璃基体之间的附着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普通高反射膜系经过1次摩擦膜层就脱落了,而Al作为过渡层的膜系经过10次摩擦膜层还未脱落,由此说明Al膜作为过渡层得到的高反射膜系与玻璃基体的附着力有明显改善。
用UV190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引入Cr膜和Al膜为过渡层得到的高反射膜系的反面反射率检测,结果显示:Cr膜作为过渡层的高反射膜的反面反射率约为75%,引入Al膜为过渡层得到的高反射膜的反面反射率约为91%。采用这种Al膜为过渡层的双面高反射镀膜膜系,与其它双面高反射镀膜膜系相比,Ag膜和玻璃基体之间的附着力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这种过渡层对Ag膜的反面反射率影响要小很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韶光铬版有限公司,未经长沙韶光铬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5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装置
- 下一篇:新类别的GABAA/BzR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