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5906.1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1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宽鑫;游晓霞;杨俊评;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于现今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可携式电子产品已广泛使用触控面板以作为数据通讯的界面工具。此外,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皆以轻薄短小为方向,因此在产品上无足够空间容纳如键盘、鼠标等传统输入装置,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计算机需求的带动下,触控面板已经一跃成为关键的零组件之一。
随着触控面板逐渐朝向轻薄型发展,触控面板中的传感器(Sensor)包括感应电极及与感应电极相连接的导线,导线位于感应电极外围。若触控面板无适当的静电防护措施,感应电极易遭静电击穿,导致感应电极中断或导电性变差,进而影响整机组装后的使用与产品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遮光组件在制作过程中易产生碳化等情况,导致电阻分布不均,使得在遮光组件上容易产生静电击穿在遮光组件上的感应电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遮光组件、触控感测层、放电组件与主桥接组件。基板具有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周边区域包围中心区域。遮光组件置于基板的周边区域上。触控感测层置于基板上,且部分的触控感测层置于遮光组件上。放电组件置于遮光组件上,并与触控感测层相隔离。主桥接组件连接置于遮光组件上的部分触控感测层与放电组件。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包含屏蔽层,置于遮光组件上。屏蔽层包围放电组件且与放电组件相隔一间隙,主桥接组件与屏蔽层电性绝缘。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包含绝缘层,置于主桥接组件与屏蔽层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放电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放电组件之间互相隔离。触控面板还包含副桥接组件,连接二的放电组件。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主桥接组件与副桥接组件以串联方式连接放电组件。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包含屏蔽层,置于遮光组件上。屏蔽层包围一的放电组件且与放电组件相隔一间隙。主桥接组件与副桥接组件皆与屏蔽层电性绝缘。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包含绝缘层,置于副桥接组件与屏蔽层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屏蔽层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包围放电组件。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放电组件的数量为二个。放电组件之间互相隔离,且分别连接至主桥接组件的相对两端。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层包含第一感测单元,沿第一方向延伸。主桥接组件连接第一感测单元的一端部。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单元包含多个感测垫与多个连接组件。主桥接组件连接位于第一感测单元的端部的感测垫。连接组件分别连接感测垫并与感测垫交替排列。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包含导线,置于遮光组件上,且连接位于端部的感测垫。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层还包含第二感测单元,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错。
上述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能够减少遮光组件上所产生的静电击穿触控感测层的机会,以减少静电对触控感测层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图2A为图1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沿图2A的线段2B-2B的剖面图;
图3A为图1的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3B为沿图3A的线段3B-3B的剖面图;
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4B绘示沿图4A的线段4B-4B的剖面图;
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5B绘示沿图5A的线段5B-5B的剖面图;
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7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5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