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管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6824.9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5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徐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枫津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6 | 分类号: | H02G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李靖 |
地址: | 21516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电缆保护管道的配件,特别是一种地下电缆保护管道的管孔通用管堵。
背景技术
在地下或河床下铺设管道电缆时,经常有污水和有害、有毒气体浸入,尤其是电缆人井,常年积水产生有害气体,引爆事故时有发生,在施工中,井与井之间串水,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往往排水时间比施工时间长若干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财力,尤其遇到抢修工程时,因排水时间长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电缆管道的管口处设管堵以密封管口。但是,电缆管道的规格不统一,且各生产厂家的产品之间误差也较大。所以,如何提供一种通用的外径可调的防水管堵便成为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的外径可调的防水管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管堵,其创新在于: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的主体为一圆台状构件;
弹性外圈,所述弹性外圈为一两端开口的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的内壁与所述上盖的侧壁相配合,弹性外圈大口的一端定义为上端,小口的一端定义为下端;
内撑,设于所述上盖与弹性外圈之间,所述内撑具有一环形基底,沿环形基底的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叶片,叶片为片状构件,所述环形基底靠近弹性外圈的下端布置;
底座,设于弹性外圈的下端,并密封弹性外圈的下端;
所述上盖的侧壁与上盖轴向的夹角大于弹性外圈的内壁与弹性外圈轴向的夹角;
所述上盖从弹性外圈的上端伸入弹性外圈内,在弹性外圈的自然状态下,上盖的小口端位于弹性外圈上端和下端之间,上盖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的侧壁上对应于弹性外圈上端的边沿设置有限位边,以阻止上盖完全进入弹性外圈内。
3、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栓包括头部和螺杆,螺杆的一端与头部连接,另一端沿螺杆的径向凸设有限位销,以阻止螺栓脱离所述底座。
4、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与弹性外圈之间设有防转结构。
5、上述方案中,所述防转结构包括防转凸块与防转凹槽,防转凸块与防转凹槽两者中一者设于弹性外圈的内壁,另一者设于底座的侧壁。
6、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外圈可采用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
7、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栓头部上沉孔的形状根据特制的工具加工,与常见的工具形状不匹配,故常用工具无法旋转螺栓,起防盗作用。
8、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外圈的自然状态“指的是弹性外圈未被撑开也未被挤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外圈为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量,而所述上盖的侧壁与上盖轴向的夹角大于弹性外圈的内壁与弹性外圈轴向的夹角,所述上盖从弹性外圈的上端伸入弹性外圈内,在弹性外圈的自然状态下,上盖的小口端位于弹性外圈上端和下端之间,将上盖向弹性外圈内推送,上盖将弹性外圈撑开,以使弹性外圈填充待密封的电缆管道的管口;所述内撑起到减小上盖与弹性外圈之间摩擦的作用,由于内撑的叶片间隔布置,当上盖向弹性外圈内推送时,内撑的叶片散开并作用于弹性外圈,将弹性外圈撑开;弹性外圈撑开到位以后锁紧螺栓,即将上盖、弹性外圈及底座定位,底座密封了弹性外圈的下端,上盖密封了弹性外圈的上端,弹性外圈密封了电缆管道的管口,从而实现电缆管道管口的可靠密封,并可通用于不同内径的电缆管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中未示出螺栓);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管道管口未密封状态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管道管口密封状态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上盖;2、叶片;3、环形基底;4、弹性外圈;5、底座;6、防转凸块;7、防转凹槽;8、限位边;9、螺栓;10、限位销;11、电缆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参见附图1~附图3所示,一种防水管堵,包括:
上盖1,所述上盖1的主体为一圆台状构件;
弹性外圈4,所述弹性外圈4为一两端开口的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的内壁与所述上盖1的侧壁相配合,弹性外圈4大口的一端定义为上端,小口的一端定义为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枫津塑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枫津塑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68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