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的中性极隔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7168.4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0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夏晓敏;杨宇;杨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中性 极隔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特别是一种断路器 的中性极隔弧结构,主要应用于断路器动、静触头之间起隔断电弧作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小型断路器通常包括P极断路单元和N极断路单元,P极断 路单元用于控制相线的通断,它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N极断路单元用于 控制零线的通断,N极也叫中性极。P极断路单元的手柄与N极断路单元的手 柄联动,以实现P极断路单元与N极断路单元的合闸、分闸、跳闸联动。随着 用配电管理的远程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分励脱扣器远程控制断路器的分 断已十分普遍。通常情况下,分励脱扣器及其控制线路板安装在N极断路单元 内,而N极断路单元内因小型化的限制不再设置用于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磁系 统,因此,现有的N极断路单元,其灭弧系统不再使用传统的灭弧室结构,多 采用窄缝灭弧原理,依靠触头导电回路产生的磁场驱使电弧离开动、静触头, 通过跑弧道形成的窄缝来熄灭电弧,但是电弧需要在动、静触头之间运动进入 窄缝后才能起到灭弧作用,而电弧进入窄缝需要电磁效应的作用。由于大多数 N极断路单元不再设置电磁系统,无法产生理想的吹弧、引弧的电磁效应,从 而使电弧在动、静触头之间停留时间较长,造成触头烧损严重,这种电弧对于 动、静触头及其附近的构件的破坏性是不应忽视的,其中威胁最大的、最易受 破坏的构件主要包括动触头、静触头和控制线路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快速隔断电弧的断 路器的中性极隔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的中性极隔弧结构,包括安装在断路器的外壳6内的静触头5 和安装在操作机构中的动触头3,还包括枢转地安装在其外壳6内的隔弧转板 1,所述的隔弧转板1上设置有驱动端1b和隔弧板1a,所述的隔弧转板1上的 驱动端1b受动触头3的分断动作的驱动带动隔弧板1a翻转,并且通过该翻转 使隔弧板1a分隔在动触头3与静触头5之间,以隔断动触头3与静触头5之 间的电弧10;所述的隔弧转板1上的隔弧板1a受动触头3的闭合动作的驱动 带动所述的驱动端1b一起复位。
优选的,所述的隔弧转板1包括枢轴11以及均沿着枢轴11的径向伸展的 隔弧板1a和驱动端1b;所述的隔弧转板1通过转动副结构安装在外壳6内, 所述的转动副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6内的上卡槽2和下卡槽4,以及设置在隔 弧转板1上的枢轴11,并且,所述的枢轴1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卡槽2和下 卡槽4内。
优选的,所述的隔弧转板1为V字形,它通过所述的外壳6上的上卡槽2 和下卡槽4可以转动地固定在外壳6上,并且处于动触头3和静触头5之间, 当动触头3与静触头5分离时,动触头3的背部驱动所述的隔弧转板1上的驱 动端1b,使隔弧转板1上的隔弧板1a翻转转动到动触头3、静触头5之间从 而隔断电弧。
优选的,所述的隔弧转板1的隔弧板1a的端部设有切弧钩12。
优选的,所述切弧钩12内侧面为与隔弧板1a的内侧面连接的隔弧斜面121。
优选的,所述切弧钩12外侧面为与隔弧板1a的外侧面垂直的隔弧直面122, 隔弧直面122与隔弧板1a的外侧面连接处设有切角面124,在隔弧直面122上 且与隔弧板1a的外侧面的连接处设有隔弧凸起123。
优选的,所述的隔弧转板1的驱动端1b和处于与静触头5闭合状态下的 动触头3的背部之间的距离H的取值范围为1mm到2mm。
优选的,无灭弧室结构且还包括设置在外壳6内的控制线路板7,翻转后 的隔弧转板1上的隔弧板1a与控制线路板7之间的距离L2大于翻转前的该隔 弧板1a与控制线路板7之间距离L1,以使隔弧板1a的翻转方向为远离控制线 路板7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的隔弧转板1上的隔弧板1a翻转的角度b的取值范围为60° 至120°。
优选的,所述的隔弧板1a和驱动端1b在垂直于枢轴11的面内成扇形且 相互具有夹角a设置;隔弧板1a与驱动端1b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90° 至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7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等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
- 下一篇:热继电器脱扣结构和热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