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8685.3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金永良;孙健;张金良;海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90 | 分类号: | D04B15/9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针织 横编机 底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的起底板还习惯称为起针板。从事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开发设计乃至使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人员所知,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下方的机箱中通常安装有起底板,由同样设在所述机箱中的起底板升降机构对起底板的升降实施例控制。当编织开始时,待起底板升降机构使起底板上升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筒口处的位置后进行起针编织,起针编织结束后,起底板升降机构反向运动,使起底板下降到初始位置。之所以要使用起底板,是因为电脑针织横编机对编织的织物如衣片必须由牵拉才能完成后续的编织,即只有在牵拉状态下才能使编织顺利进行。然而,由于普通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并不配备有起底板,因此在进入正式的编织衣片之前,先使用废纱线编织行数约为30-60行(编织机构的机头往复运行30-60次),长度约为20-30㎜(2-3㎝)的起底织物即起针织物,在起底织物被针床下方的成对配置的卷布罗拉(也称卷取罗拉)擒取后,才得以进入正式的编织状态,每编织一枚衣片或裤片需要由前述的20-30㎜的起底织物作过渡,以避免造成用于正式编织的纱线的浪费。
对起底织物编织的工作原理是:先用橡筋线织一个来回,起底板在起底板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从机箱内的初始位置(低位)上行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筒口处,使橡筋线进入设置于起底板上的子母针中的母针的沟槽内(缺口内),接着使子针动作,将进入沟槽内的橡筋线封锁或钩住,再使起底板下行,避免编织机构在起底编织时触及子母针,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继续编织2-4行废纱线后进入衣片的正常编织状态。在此过程中,起底板根据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的运行速度快慢向下运动,同时对废纱织物即起底织物牵拉,直至使底织物被前述的卷布罗拉卷及,起底板上的子母针中的子针工作,将先前擒取的橡筋线释放,起底板恢复到最低位置即初始位置,以应对下一次动作。
由上述说明可知,使用起底板的意义在于节约纱线,因为由废纱线作过渡即由废纱线作起底织物,因此在目前的电脑针织横编机上越来越多地配备有起底板。如业界所知,在起底板升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晃动情形,那么至少会产生以下技术问题:其一,难以确保起底板上的子母针捕取橡筋线,因为子母针会出现偏离编织机构的筒口的现象;其二,造成起底板撞及编织物导引板,使子母针损坏;其三,在起底板擒取橡筋线后因晃动而使牵拉力受到影响,轻则使橡筋线断裂或擒取失败,重则损及编织机构的织针或沉降片等相关部件。
已有技术普遍采用一对导柱改善起底板支架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在起底板支架的两侧各固定一导柱套,将导柱套与导柱滑动配合,而导柱的上下端与导柱固定座固定,导柱固定座与前述机箱的内壁固定,对此可参见CN201155015Y和CN101812764A等。但是,随着编织物的幅面(也称门幅)逐步向宽幅化方向发展,起底板的长度也相应增加,于是仅凭位于起底板支架两侧的导柱套与导柱的配合往往难以保障起底板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对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改善升降稳定性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86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字轮自动焊接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车身差异防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