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的操作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8824.2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王向阳;楚文斌;邢晓娟;巩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商洛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H02G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通信 数字配线架 l9 操作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通信数字配线架 L9型2M头的操作工具。
背景技术
通信数字配线架作为通信行业数字通信业务接入的最基本、最常用 的辅助设备,由数字配线模块组成,数字配线模块2M端子左右间距为 1.5mm。1个标准的数字配线架由8个数字配线模块构成,共144×2M, 最常用的2M型号为L9型。
目前,没有专用的L9型2M头操作工具,需要靠人手完成。由于数 字配线架上L9型2M头端子之间空间狭小,人手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容 易碰到运行的2M头和线缆,所以,迫切需要一种L9型2M头的专用操 作工具,能完成对L9型2M头在数字配线架上的对接紧固或取下,同时 在操作过程中不对在运的2M头和线缆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 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的操作工具,该工具能够完成对通信数字配 线架L9型2M头的操作,安全性较高,并且便于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 头的操作工具包括第一圆柱形套筒、第二圆柱形套筒及连接板,第一圆 柱形套筒及第二圆柱形套筒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圆柱形套筒及第二圆柱 形套筒通过连接板相连接,第一圆柱形套筒的管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 缺口,第二圆柱形套筒的管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一圆柱形套 筒的内壁及第二圆柱形套筒的内壁均设有与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 外壁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圆柱形套 筒的端面相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圆柱形套筒的端面相连接。
第一圆柱形套筒的内径及长度分别为10mm及25mm。
第二圆柱形套筒的内径及长度分别为10mm及25mm。
连接板的长度为30mm,连接板的宽度为15mm。
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柱形套筒的侧面及第二圆柱形套筒的侧 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的操作工具在具 体操作时,只需将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套接于第一圆柱形套筒或 第二圆柱形套筒内,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尾部的线缆穿过第一缺 口或第二缺口,然后旋转第一圆柱形套筒及第二圆柱形套筒即可,从而 使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尾部的线缆始终处于第一圆柱形套筒及第 二圆柱形套筒外,避免出现缠绕现象,安全性较高,同时操作简单,易 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为第一圆柱形套筒、2为连接板、3为第二圆柱形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的操 作工具包括第一圆柱形套筒1、第二圆柱形套筒3及连接板2,第一圆柱 形套筒1及第二圆柱形套筒3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圆柱形套筒1及第二 圆柱形套筒3通过连接板2相连接,第一圆柱形套筒1的管壁上沿轴向 开设有第一缺口,第二圆柱形套筒3的管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 第一圆柱形套筒1的内壁及第二圆柱形套筒3的内壁均设有与通信数字 配线架L9型2M头外壁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连接板2的横截面 为圆弧形结构,连接板2的一端与第一圆柱形套筒1的端面相连接,连 接板2的另一端与第二圆柱形套筒3的端面相连接。
另外,第一圆柱形套筒1的内径及长度分别为10mm及25mm,第二 圆柱形套筒3的内径及长度分别为10mm及25mm,连接板2的长度为30mm, 连接板2的宽度为15mm,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柱形套筒1的侧 面及第二圆柱形套筒3的侧面相连接。
在操作过程中,只需将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套接于第一圆柱 形套筒1或第二圆柱形套筒3内,通信数字配线架L9型2M头尾部的线 缆穿过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然后旋转第一圆柱形套筒1及第二圆柱形 套筒3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商洛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商洛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8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器新型谐振腔底板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旋转头导电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