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降压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9020.4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0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盛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6 | 分类号: | H02M3/06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章松伟 |
地址: | 3144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降压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直流降压模块。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电转低压直流电一般由直流降压模块来实现,直流降压模块有多种结构,但是,在满足一定性能前提下,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始终是行业内研究的方向之一,因此,研究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直流降压模块,具有重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直流降压模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流降压模块,它包括若干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防接反二极管,若干稳压二极管依序串联形成直流降压单元,直流降压单元的一端为正极端,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直流降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形成低压输出端正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防接反二极管的正端连接形成低压输出端负极,防接反二极管的负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形成负极端。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具有直流降压单元,所以直流电源可以采用高压直流电,比如110V、220V直流电等,本实用新型元器件少,结构简单高效,具有高压直流电输入特点,且防接反二极管能够保证在连接时防止接反,从而保护其他元器件,此外,在调试时能够利用防接反二极管的半波整流作用,从而简化调试过程,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作为改进,负极端串联发光二极管,这样,能够简单高效地指示本实用新型的导通状态,更加便于后期检修维护。
作为改进,它还包括陶瓷板,在陶瓷板的同一表面内设置所述的若干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防接反二极管,若干稳压二极管位于陶瓷板的左侧,并自下而上依序分布,第三电阻位于陶瓷板的右侧,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防接反二极管均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和第三电阻之间,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自左向右依序分布,且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所在区域为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右上侧,防接反二极管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右下侧;陶瓷板下侧位于稳压二极管下方设有第一针脚、第二针脚,陶瓷板下侧位于第三电阻下方设有第三针脚、第四针脚,陶瓷板下侧位于第三针脚左侧设有第五针脚、第六针脚,第一针脚为正极端,第二针脚为负极端,第三针脚、第四针脚分别为低压输出端正极和低压输出端负极;第一针脚、第二针脚、若干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防接反二极管、第三针脚、第四针脚这些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经陶瓷板上的镀铜形成的铜线进行连接,这样,由于直流电从高压降为低压,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导出,否则易造成故障,陶瓷板不仅强度高,绝缘性好,而且散热效果也好,所以更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同时,各元器件的分布合理,更加紧凑同时相互干扰少,镀铜形成的铜线的线路简短,经陶瓷板承载后,本实用新型被做成了片状插件,具有模块化特点,更有利于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作为改进,各稳压二极管均为贴片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均为碳膜电阻,第一电容为电解电容,这样,更加便于安装在陶瓷板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贴片稳压管、碳膜电阻、电解电容在成本和所需求的稳定性、耐久性之间达到平衡。
作为改进,陶瓷板外表面设有将所述的若干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防接反二极管覆盖的电子级环氧树脂,这样,一方面对各元器件加强保护和固定,另一方面提高绝缘性,比如各元器件之间的绝缘性,该改进更加有利于提高耐久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改进,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第三针脚、第四针脚、第五针脚、第六针脚均为镀锡的钢针,这样,各针脚强度和韧性高,能够可靠稳定地支撑陶瓷板,更加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林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9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