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照灯支架的连接装置及前照灯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0171.1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5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段雪厚;覃宏剑;许建荣;黄益;邓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4 | 分类号: | B60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照灯 支架 连接 装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照灯支架的连接装置及包括该连接装置的前照灯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前保险杠蒙皮总成尺寸较大,且集成了格栅、前雾灯、饰板及各类镀铬条等零件,故质量也较重。因此,前保险杠蒙皮总成除了在翼子板等钣金上有安装点之外,通常还需要前照灯为其提供安装点。考虑到匹配等原因,经常会有独立的安装支架连接在前照灯灯体上,从而为前蒙皮总成提供安装点。该安装支架通常称为前照灯支架,例如: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在前照灯灯体上。
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前照灯支架除了在灯体下表面有螺钉连接结构之外,还需要在灯体侧面也提供连接结构。但通常灯体侧面空间有限,且考虑到前大灯支架要承受较大的支撑力,所以灯体侧面上的这个螺钉连接结构需要有较小的体积,位置摆放需要自由灵活,并且能够同时提供较大的连接强度。
传统的前大灯支架螺钉连接结构通常包括螺钉柱和与螺钉柱相连的数条加强筋,虽然该结构较为简单,但为了保证较大的连接强度,这些加强筋的尺寸通常较长,且经常会和周围灯体上的其它结构相连,从而导致该螺钉连接结构整体体积偏大。此外,为了保证强度,一般通过设置较厚的加强筋来实现,这种设计直接导致了整体结构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同时能够为前照灯支架提供较大安装连接强度的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同时能够提供较大安装连接强度的前照灯支架的连接装置及前照灯总成,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前照灯支架的连接装置包括环形筋,以及穿设并固定在所述环形筋中的螺钉柱,所述螺钉柱与所述环形筋共轴设置;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两条纵向加强筋,两条所述纵向加强筋相互平行,两条所述纵向加强筋的表面与所述螺钉柱的外轴面连接,使所述螺钉柱位于两条所述纵向加强筋之间,并且两条所述纵向加强筋嵌入在所述环形筋之中;所述纵向加强筋上背向所述螺钉柱的表面连接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垂直,并且所述横向加强筋嵌入在所述环形筋之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孔径依次递增的多个环形筋,多个环形筋共轴设置,并且多个环形筋按照孔径从小到大的顺序逐层套设并固定。
优选地,多个环形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环形筋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多个环形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环形筋之间的距离是1.5mm。
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环形筋中,位于外层的环形筋沿轴向的高度小于位于内层的环形筋沿轴向的高度。
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环形筋沿轴向的高度差相等。
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环形筋沿轴向的高度差是3mm。
优选地,所述环形筋的壁厚为1mm。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多条所述纵向加强筋,以及与所述纵向加强筋所对应的多条横向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前照灯总成包括前大灯支架和前大灯灯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前大灯灯体上,所述前大灯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连接装置上,其中,所述螺钉螺接在所述螺钉柱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前照灯支架的连接装置能够在前照灯灯体表面尤其是空间较小的灯体侧面上,提供具有较大安装强度的连接结构。该结构设计位置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为灵活,且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并能根据实际的受力大小进行加强筋数量及尺寸的调整,适用范围广,且设计弹性大,是一种理想的螺钉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照灯支架的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照灯总成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01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照灯提醒与自动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水箱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