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监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2330.1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白川洋平;平野光树;扬石芳丈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3/46 | 分类号: | H04B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曾贤伟;范胜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监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监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等中,伴随着服务器和集线器等信息通信设备的布局变更、移 动、或者增设等,而进行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电缆等通信电 缆的连接变更。
还有的为了判定有无通信电缆连接而在信息通信设备中具有确认通信电 缆的连接的连接确认用指示灯。
此外,还提出了如下方案:对通信电缆连接器的插入或去除进行检测,对 通信电缆的连接进行监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7467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只能够确认是否物理性地连 接了通信电缆,而不能够确认是否实际使用通信电缆来进行通信,即不能确认 有无信息通信。
因此,还想到了如下内容:可能因为没有注意到是通信中而错误地拔出通 信电缆,从而产生信息通信设备的服务停止、传递中的数据损坏等不良情况。
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监视通信电缆的连接时,由 于需要在通信电缆内置监视用的信号线,因此不能使用普遍使用的通信电缆, 从而成本变高。
此外,在数据中心等大规模的通信设施中,需要将大量通信电缆中有无信 息通信汇总地进行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能够使用普 遍使用的通信电缆的通信监视系统,能够汇总地监视有无多个通信电缆的信息 通信,并且能够抑制通信电缆的误拔。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完成的,通信监视系统具有:多个检测 部,其设置于在通信电缆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中、或者设置于与该连接器连接 的中继连接器中,使所述通信电缆传递的信号的一部分分支来取出部分信号进 行输出;以及监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多个检测部的输出,对设置有各所述检 测部的所述通信电缆的每一个电缆中有无信息通信进行监视。
也可以是,所述监视部具有:交换电路,其具有输入所述多个检测部的输 出的多个输入端口以及一个输出端口,该交换电路依次对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 的所述输入端口进行切换;以及判定部,其根据来自所述交换电路的所述输出 端口的输出,依次判定所述多个检测部中有无信息通信。
也可以是,所述判定部构成为:在任意的所述检测部中,在信息通信从有 变化为无时判定为在该检测部中没有信息通信,在信息通信从无变化为有时判 定为在该检测部中有信息通信。
也可以是,所述判定部构成为:在任意的所述检测部中,在多次连续地判 定为有信息通信时判定为在该检测部中有信息通信,在多次连续地判定为没有 信息通信时判定为在该检测部中没有信息通信。
也可以是,所述监视部具有:输出部,其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来输出各所述 检测部中有无信息通信的信息,所述通信监视系统还具有:便携终端,其接收 并显示来自所述输出部的信息。
也可以是,所述检测部具有:整合电路,其对从所述通信电缆取出的信号 电平进行调整。
也可以是,在所述检测部和所述监视部的某一方中具有:放大电路,其对 从所述通信电缆取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来进行输出;整流电路,其将来自所述放 大电路的输出整流为直流来进行输出;以及比较器,其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 电压为预先设定的阈值电压以上时,输出预定的电压信号。
也可以是,在所述监视部中具有所述放大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以及所述比 较器。
也可以是,所述监视部还具有:警报部,其将所述多个检测部中的至少一 个设定为重点管理对象,在判定为作为所述重点管理对象的所述检测部中没有 信息通信时,发出警报。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用普遍使用的通信电缆的通信监视 系统,能够汇总地监视有无多个通信电缆的信息通信,并且能够抑制通信电缆 的误拔。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监视系统的概要结 构图,图1(b)是检测部的概要结构图,图1(c)是监视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用于图1(a)的通信监视系统的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a)的通信监视系统中的各检测部中的、判定有无信息 通信的定时的时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2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