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母座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3418.5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彭腊梅;张瑞鹏;易兵;王远宏;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7/04 | 分类号: | F16B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母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母座安装结 构。
背景技术
在对汽车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将塑料板件01通过螺栓04与钣金 件05之间进行安装。
如图1所示,塑料板件01的背面设置有塑料螺母02,塑料螺母02具有通孔, 在该通孔内设置有用于与螺栓04相卡接的卡置凸起03,在进行安装时,需要 将塑料螺母02的通孔与钣金01件的安装孔相对齐,螺栓04经由钣金件05的安 装孔伸入至塑料螺母02的通孔内,卡置凸起03会与螺栓04相卡接,如此可以 保证塑料板件01与钣金件05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但是,此种连接方式只是适用于塑料板件01与钣金件05两者之间的距离 较小的情况,当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塑料板件01和钣金件05均需要设置 沉台,而沉台的设置将会增加板件结构的复杂程度,而且不易进行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母座安装结构,能够便于零件之 间通过螺母进行安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螺母座安装结构,包括:螺母座本体,所述螺母座本 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 起朝向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凸起靠近所述第一通 孔轴心的端部具有与螺栓相对应的螺纹;所述螺母座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 与零件相抵接的凸台,所述凸台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朝向远离轴心的方 向延伸。
优选地,还包括卡紧件,所述卡紧件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所述螺母座本体 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所述卡紧件设置有供所述螺母座本体贯穿的第二通 孔,所述卡紧件的一端设置有卡脚,所述卡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零件相抵接; 所述螺母座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卡脚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和所述凸台位于 所述螺母座本体的同一端部,所述卡脚与所述卡槽相卡接。
优选地,所述卡紧件还设置有用于与零件相抵接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 沿着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朝向远离轴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卡脚 位于所述卡紧件的同一端部。
优选地,所述凸台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凸台朝向所 述卡槽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凸台背向所述卡槽的端面设置有十字槽或一字槽。
优选地,所述弹性凸起的一端与所述螺母座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弹 性凸起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弹性凸起沿着靠近所述凸台的方向倾斜设 置。
优选地,所述螺母座本体设置有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所述弹性凸起,所 述弹性凸起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分布,且所述弹性凸起相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卡紧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卡脚,所述卡脚沿着所述卡紧件 的周向分布。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卡脚通过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结构弱 化孔。
优选地,所述卡槽沿着所述螺母座本体的周向设置。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螺母座安装结构,包括:螺母座本体,所述螺母座 本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 凸起朝向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凸起靠近所述第一 通孔轴心的端部具有与螺栓相对应的螺纹;所述螺母座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 于与零件相抵接的凸台,所述凸台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朝向远离轴心的 方向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螺母座本体,位于第一通孔内的弹性凸起 能够通过螺纹与螺栓进行连接,保证螺栓安装的稳固性,从而可以便于两个 距离较远的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同时还可以保证两 个零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此外,由于不需要在零件上设置沉台,如此可以 简化零件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个零件完成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零件安装完毕后的结构 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中局部结构A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3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音信号处理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车辆用热刺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