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抛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5540.6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9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大治;王新武;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1/06;B24B55/02;B24B5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抛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布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双面抛光加工是工件随行星轮做行星式转动的同时上下表面由上下抛光盘施加压力%依靠抛光液中微小磨粒的划擦作用而微细去除表面材料的一种精密加工方法。目前双面抛光机存在着抛光效率低、抛光盘因温度高变形现象以及扬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抛光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抛光机,包括机身、立柱、气缸、电机和抛光盘,所述立柱固定在机身上,所述抛光盘包括上抛光盘和下抛光盘,所述气缸通过横梁设置在立柱上,所述上抛光盘通过活塞杆和连接杆与气缸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机身内,所述下抛光盘设置在机身上,所述下抛光盘通过联轴器和主轴与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抛光盘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内盘、载体和载物盘,所述内盘通过旋转轴设置在下抛光盘表面,所述载体通过螺钉固定在内盘上,所述载物盘固定在载体上。
优选的,所述上抛光盘内设置有冷却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腔、进水口、出水口和密封圈,所述冷却腔设置在上抛光盘内部,所述冷却腔两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抛光盘外侧设置有吸尘罩。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种双面抛光机,所述下抛光盘上设置有夹具,可以对待抛光物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抛光的效率,所述上抛光盘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可以解决抛光盘因温度过高造成的变形问题,所述抛光盘外侧设置有吸尘罩,可以减少抛光造成的扬尘,该双面抛光机具有抛光效率高、扬尘量小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抛光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抛光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身、2-立柱、3-气缸、4-电机、5-上抛光盘、6-下抛光盘、7-横梁、8-活塞杆、9-连接杆、10-联轴器、11-主轴、12-内盘、13-载体、14-载物盘、15-旋转轴、16-螺钉、17-冷却结构、18-冷却腔、19-进水口、20-出水口、21-密封圈、22-吸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面抛光机,包括机身1、立柱2、气缸3、电机4和抛光盘,所述立柱2固定在机身1上,所述抛光盘包括上抛光盘5和下抛光盘6,所述气缸3通过横梁7设置在立柱2上,所述上抛光盘5通过活塞杆8和连接杆9与气缸3连接,所述电机4设置在机身1内,所述下抛光盘6设置在机身1上,所述下抛光盘6通过联轴器10和主轴11与电机4连接。
此外,如图2和3所示,所述下抛光盘6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内盘12、载体13和载物盘14,所述内盘12通过旋转轴15设置在下抛光盘6表面,所述载体13通过螺钉16固定在内盘12上,所述载物盘14固定在载体13上,所述上抛光盘5内设置有冷却结构17,所述冷却结构17包括冷却腔18、进水口19、出水口20和密封圈21,所述冷却腔18设置在上抛光盘5内部,所述冷却腔18两端设置有进水口19和出水口20,所述进水口19和出水口20处设置有密封圈21,所述抛光盘外侧设置有吸尘罩22。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抛光机,所述下抛光盘上设置有夹具,可以对待抛光物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抛光的效率,所述上抛光盘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可以解决抛光盘因温度过高造成的变形问题,所述抛光盘外侧设置有吸尘罩,可以减少抛光造成的扬尘,该双面抛光机具有抛光效率高、扬尘量小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5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命令交互方法及堡垒主机
- 下一篇:PON中检测非法用户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