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箱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6066.9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2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琛;高明昌;陈应陶;吴少海;赵会东;李承根;杨少军;繆文辉;黄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普通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桥梁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组合箱梁。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网、公路网及各种管线也越来越密集,道 路建设需要布设众多大跨度桥梁结构以满足跨越要求。常规的48m、56m、64m、80m等中小跨 度多采用连续梁设计方案,而连续梁多采用悬臂灌注或支架现浇施工,施工质量控制难度 大,工期较长,往往成为全线铺轨架梁的控制工程,尤其是当连续梁联长较长时,还需设置 轨道温度调节器,影响轨道平顺性、增加运营养护工作量,维护费用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 型结构以解决普通混凝土梁体自重过大而制约简支梁结构朝大跨度方向发展的难题。
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其 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耐久性指标均远远优于普通混凝土。将活性粉末混凝土新材料 应用于大跨度铁路简支梁,可以有效减轻梁重,得到更轻便新颖的结构,工厂化预制后易于 保证质量。而合理利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通过结构形式优化以降低工程投资是活 性粉末混凝土材料推广应用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尺寸自重轻、跨越能力强、材料利用率高、工程 投资低的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箱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包含有横截面呈“U”字形的U型梁,U型梁底部为水平的U型梁底板,U型梁底板上方 两侧为竖直的U型梁腹板,两侧U型梁腹板顶端各自向外侧延伸出水平对称的U型梁顶板;U 型梁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
U型梁顶面构筑有水平的桥面板,桥面板采用普通混凝土材料。
桥面板底面对应U型梁顶板的位置设置有PBL连接键。
桥面板底面中部向上凹回。
桥面板两侧底面与U型梁顶板底面共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箱梁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箱梁比, 结构尺寸小,自重轻,跨越能力强,便于施工。由于结构自重降低了,只需对现有常规跨度的 运架设备进行少量的改造,就可以实现大跨度简支梁的整孔预制架设或者节段预制拼装架 设,不会造成原有设备的浪费和闲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箱梁结构与整孔活性粉末混凝 土箱梁比:①桥面板采用普通混凝土后对截面的整体刚度贡献较大,有利于应用与刚度要 求高的高速铁路等项目;②组合箱梁利用施工步骤划分为两阶段受力结构,第一阶段U型梁 自重由活性粉末混凝土U型梁单独承担,第二阶段主要是二期恒载和活载由整个组合截面 共同承担。根据受力特点,活性粉末混凝土U型梁在第一阶段具备了初始应力,第二受力阶 段应力叠加后,组合箱梁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截面承担着较高的应力水平,充分利用了活性 粉末混凝土高力学性能的优势。③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制备的工艺复杂,活性粉末混 凝土材料的使用量成为控制梁部的主要经济指标,而组合箱梁结构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圬工 量少,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有利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跨中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施工步骤图。
图中,1-U型梁顶板,2-U型梁腹板,3-U型梁底板,4-桥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箱梁,包含有横截 面呈“U”字形的U型梁,U型梁底部为水平的U型梁底板3,U型梁底板3上方两侧为竖直的U型 梁腹板2,两侧U型梁腹板2顶端各自向外侧延伸出水平对称的U型梁顶板1;U型梁采用活性 粉末混凝土材料。U型梁顶面构筑有水平的桥面板4,桥面板4采用普通混凝土材料。
桥面板4底面对应U型梁顶板1的位置设置有PBL连接键。桥面板4底面中部向上凹 回。桥面板4两侧底面呈斜面,U型梁顶板1底面呈斜面,桥面板4两侧底面与U型梁顶板1底面 共面。
本实用新型施工步骤为:浇筑U型梁并施加桥面板荷载→张拉第一批钢束→安装 桥面板成孔→张拉第二批钢束→二期恒载和运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6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限高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灌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