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速运动气体减速分流的均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8181.X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3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平;刘旭;黄锦阳;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光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 运动 气体 减速 分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速运动气体减速分流的均流装置。特别是用于烟气和污染气体处理设备前端的气体均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烟气和污染气体处理设备上、下部位,即气体的进出口处均安装有扩散器,虽然扩散器对气流能起到扩散、稳定、过滤等功能作用,但对大立方的烟气和污染气体处理设备来讲,最大的技术关键和技术难点,在于烟气和污染气体处理设备直径过大,造成进入烟气和污染气体处理设备的气体在设备内气流平面分配不均,使设备中心部位散热困难,与设备末端和周边造成温差。会产生残留水份。随着设备运转时间的增长,残留水份会越积越多,导致残留水份不能充分排出到设备外部,造成气体出口露点逐渐升高。同时由于设备直径过大,容易使气体在设备内形成气流死角和"隧道"效应,使部分设备空间成为失效空间。
现有技术中,气体均流的设计一般比较简单和粗糙。经常采用的均流设计采用网状结构和单纯的圆孔布局,均流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气动仿真,无法根据仿真结果对均流板的结构进行优化,也就无法得到较佳均流效果的均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气动仿真优化后的高速运动减速分流的均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高速运动气体减速分流的均流装置,包括均流板本体,导流孔以及导流槽,均流板本体为四边形,导流孔位于均流板本体的中心呈对称阵列分布,导流槽位于均流板本体的四周,呈对称放射形状分布。
进一步的,均流板本体为圆形,导流孔位于均流板圆心并呈多层环形分布,导流槽位于均流板本体的圆形周边,呈对称放射状间断的环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工艺优化,防止气流非均匀分布,气体处理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仿真系统对气体进行气动仿真模拟,得到与气体处理设备外形结构相关的流场,获得使气流均流的最优化条件,进而根据确定导流孔和导流槽的数量和尺寸,得到最佳的均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短距离内实现气体流量的减速和均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矩形结构设备的均流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圆柱形结构设备的均流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均流板的气体速度分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均流板与进气口不同距离时的位置图,其中(a)位于中间,(b)位于靠近出口。
图5是均流板与进气口不同距离时的均流效果模拟对比图,其中(a)对应于均流板位于中间位置,(b)对应于均流板位于靠近出口的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均流板与进气口不同距离时的位置示意图,其中(a)对应于均流板位于中间位置,(b)对应于均流板位于靠近入口的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均流板与进气口不同距离时的压强模拟对比图,其中(a)对应于均流板位于中间位置,(b)对应于均流板位于靠近入口的位置。
图8是本实用新型均流板与传统均流板均流效果对比示意图,图中(a)为改进过的均流板均流效果,(b)为改进前的均流板均流效果。
图中1为圆形导流孔,2为梯形导流槽,3为四边形均流板本体,4为圆形均流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结合实施案例,对一种用于高速运动气体减速分流的均流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是限定性的,不以下述实施案例来限定本实用专利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在风道长度为750mm的狭小区间内,我们针对本实用新型在距离进风口不同位置的均流效果做了系统的模拟和实验,所使用的均流板如图1
如图1所示,该均流板中包含的导流孔为直径为50mm的5*5排列的导流孔,孔心与孔心之间相距均为100mm,导流槽之间的间距从本体外侧到靠近本体中心逐渐变小,其间距分别为5cm,3cm,2cm。导流槽的宽度从外侧到靠近中心也逐渐变小,其宽度分别为6cm、4cm、3cm。其速度分布通过专业的商业模拟软件comsol进行模拟后得到其速度分布图如图3。
在气体流速设定为25m/s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该均流板在距离出风口75cm处可以达到的均流效果,通过均流板后的气体流速最高达到8m/s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光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光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81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次元测量仪
- 下一篇:视频对准和图像序列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