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8328.5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葛飞;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26 | 分类号: | F16C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李轩;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丝 防尘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动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驻车拉丝一般是由护管101和钢丝绳102组成,在制动系统中,由于驻车拉丝是从驾驶室内驻车手柄连接到后制动器上,故驻车拉丝一定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工作,钢丝绳102上会有灰尘及雨水等。现有的密封结构只靠一层橡胶防尘罩103进行密封,容易出现密封不良,造成钢丝绳102发生锈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更佳的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包括护管和插装在该护管内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伸出所述护管的端部套装有波纹状防尘罩,该波纹状防尘罩的尾部内壁上设置有周向后环形凸起,所述护管的端部外壁上开设有周向的第一环形槽,所述后环形凸起卡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波纹状防尘罩的头部内壁与所述钢丝绳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护管内壁与所述钢丝绳外表面之间涂覆有润滑脂。
优选地,所述后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一环形槽之间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波纹状防尘罩的尾部与后环形凸起相对的外壁上开设有周向第二环形槽,环形卡箍卡接在该第二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环形卡箍为环形弹簧卡箍。
优选地,所述波纹状防尘罩尾部与壁部连接处的内侧压紧所述护管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其钢丝绳伸出护管的端部套装有波纹状防尘罩,该波纹状防尘罩的尾部卡接在护管的端部上,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灰尘、雨水以及其他杂质进入到护管内,避免了钢丝绳锈蚀所导致的驻车系统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1中附图标记为:101护管、102钢丝绳、103防尘罩。
图2中附图标记为:1护管、2钢丝绳、3波纹状防尘罩、4后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包括护管1和插装在该护管1内的钢丝绳2,护管1内壁与钢丝绳2外表面之间涂覆有润滑脂,钢丝绳2可以在护管1内自由滑动,行程和负载效率较高,可以达到85%。钢丝绳2伸出护管1的端部套装有波纹状防尘罩3,波纹状防尘罩3的头部内壁与钢丝绳2过盈配合。钢丝绳2裸露在外的部分,在拉丝运动时,会进入到护管1内部,当钢丝绳2上有雨水等杂质时,会通过波纹状防尘罩3的头部过盈处和波纹,此时波纹状防尘罩3会层层过滤掉杂质和雨水等,起到防尘和防水的功能,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该波纹状防尘罩3的尾部内壁上设置有周向后环形凸起4,护管1的端部外壁上开设有周向的第一环形槽,后环形凸起4卡接在第一环形槽内。为了防止波纹状防尘罩3脱落,优选地,后环形凸起4和第一环形槽之间过盈配合。
一种实施例,波纹状防尘罩3的尾部与后环形凸起4相对的外壁上开设有周向第二环形槽,环形卡箍卡接在该第二环形槽内。环形卡箍优选为环形弹簧卡箍。为了进一步提升密封性,优选地,波纹状防尘罩3尾部与壁部连接处的内侧压紧护管1的端部。波纹状防尘罩3与护管1的卡接处加装环形卡箍,降低拉丝时波纹状防尘罩3被扯断的风险,且密封更严实。
上述驻车拉丝防尘密封结构,其钢丝绳2伸出护管1的端部套装有波纹状防尘罩3,该波纹状防尘罩3的尾部卡接在护管1的端部上,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灰尘、雨水以及其他杂质进入到护管内,避免了钢丝绳锈蚀所导致的驻车系统失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8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