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0992.3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6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生;周建华;李学瑞;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7/02 | 分类号: | B01L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剂 水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
背景技术
250至1000毫升玻璃制试剂瓶为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盛装液体的玻璃容器包括。为了能够长期保存试剂等生物学材料,这些盛有液体的试剂瓶经常被放入低温冰箱冷冻或者冷藏。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使用需要,这些试剂瓶会被从冷冻或者冷藏的状态放入盛有温水或者热水的水浴锅内水浴,以便迅速解冻或者升温瓶内液体。由于这些试剂瓶体积较大,重量较轻,浮力较大,当瓶内液体较少时无法直接放入水浴锅内水浴,所以,需要借助特殊的水浴装置架固定,从而避免试剂瓶在水中漂浮倾倒,水浴锅内的污水渗入瓶内,导致瓶内液体被污染,影响整个实验结果。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250至1000毫升试剂瓶的水浴架装置。为了满足实验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必要设计一种适合这些250至1000毫升试剂瓶在水浴锅内水浴使用的装置架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为在水浴锅内水浴的250至1000毫升大小的试剂瓶提供了专有的装置,有效避免了水浴过程中出现试剂瓶漂浮、瓶内溅入液体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包括顶环、底环、支撑柱、安置板、刹紧块和刹紧螺丝,
所述底环位于所述顶环下方,
所述支撑柱有两根、对称设置在顶环两侧、连接所述顶环和所述底环,
所述刹紧块有两个,两根所述支撑柱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刹紧块,所述刹紧块与所述支撑柱滑动配合,在所述刹紧块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柱垂直,且从所述刹紧块一侧延伸至与该刹紧块配合的支撑柱处,两个所述刹紧螺丝分别与两个所述刹紧块上的螺纹孔配合,
所述安置板位于所述顶环和所述底环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刹紧块连接,所述安置板上设置有若干安置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衔接柱和瓶底支撑板,
所述衔接柱顶端固定在所述安置板中心处,底端与瓶底支撑板中心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柱为筒状,顶端端口连接所述安置板中心处通孔,底端端口连接所述瓶底支撑板中心处通孔,
环绕所述衔接柱侧壁均匀分布若干通缝。
进一步地,所述安置板为圆形板,所述安置孔环绕所述安置板板面均匀分布,
所述瓶底支撑板为正多边形板,且各角的位置分别与各安置孔中心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在所述安置板两侧均设有连接柄,
所述连接柄插入与其对应的刹紧块上的插口内,相应支撑柱穿过所述刹紧块和所述连接柄。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套对称设置的括约杆组件,
每个所述括约杆组件包括支杆、弯簧和两个板簧,所述弯簧为弧形,所述弯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板簧连接,两个所述板簧均由一端固定在所述弯簧的中部,所述弯簧中部外侧设置有螺纹盲孔,所述支杆与所述弯簧所在平面垂直,且一端固定在所述弯簧中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环上,
在所述顶环两侧均设有吊耳,所述吊耳包括沿所述顶环径向向所述顶环外侧延伸的连杆和与所述连杆垂直向下延伸的吊杆,所述吊杆底端设有螺纹孔,
两个调节螺丝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吊杆上的螺纹孔与两个弯簧上的螺纹孔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呈方形,包括两根竖杆和两根横杆,两根所述竖杆的中部与所述底环固定,位于上方的横杆与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安置孔上安装有弹力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为在水浴锅内水浴的250至1000毫升大小的试剂瓶提供了专有的装置,有效避免了水浴过程中出现试剂瓶漂浮、瓶内溅入液体等问题,该套装置还可以兼顾作为10毫升小型链霉素瓶或者离心管的水浴装置,以及用作试剂瓶架,放置试剂瓶或者其它相应离心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试剂瓶水浴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0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蔽型发射极硅太阳电池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