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浮动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1066.8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3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董顺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5/02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谢建华 |
地址: | 253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浮动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高精度冲压模具大都采用上模浮动、下模固定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因下模自由度被完全限定,当被冲压的钢板厚度不是足够均匀时,上下模就不能同时与钢板接触,导致加工出的产品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浮动冲压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上下模就不能同时与钢板接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浮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总成,包括与一冲压设备固定连接的上模座、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凸模固定板、穿设于所述上模座与凸模固定板之间的上模打料杆、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板的下方的脱料板,与所述凸模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凸模;下模总成,包括与一冲床的滑块固定连接的下模座、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上方的冲头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冲头固定板的上方的凹模垫板、在所述凹模垫板的上方的凹模、所述凹模垫板和所述凹模通过若干内导柱相串接;所述内导柱的下部与所述下模座、所述冲头固定板之间设置内导套,所述内导柱的下方设置弹簧;导柱,与所述凸模固定板固定连接并依次贯穿所述脱料板、凹模、凹模垫板、冲头固定板、下模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模固定板与所述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与所述凸模固定板上设置若干相互贯通的通孔,所述上模打料杆设置在所述通孔内,其一端从所述凸模固定板下部穿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打料杆的外圆与所述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凸模固定板的中部为镂空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凸模;所述脱料板的上平面与所述上模打料杆的下端面相抵靠。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模垫板和所述凹模通过若干所述内导柱相串接;所述内导柱的下部与所述下模座、所述冲头固定板之间设置所述内导套,所述凹模的中部设置圆柱形镂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双浮动冲压模具还包括打料块,设置在所述圆柱形镂空内,可在所述圆柱形镂空内内滑动;所述打料杆设置在所述打料块的下方,其上端面与所述打料块相抵靠,所述打料杆的下部与所述下模座、所述冲头固定板和所述凹模垫板相串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为矩形弹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柱与所述脱料板、所述凹模、所述凹模垫板、所述冲头固定板、所述下模座之间为间隙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导套包括套体和滚珠,所述滚珠沿套体内壁环型排列。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打料杆的外圆与所述通孔之间配合为H7/g6或H7/f6。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打料杆从所述凸模固定板下部穿出部分的长度为25-50mm。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浮动冲压模具,通过模具的浮动来保证模具与钢板的接触面积与间隙均匀,产品精度提高,可极大提高后续工序精度和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上模座
2上模打料杆
3凸模
4导柱
5内导柱
6内导套
7矩形弹簧
8钢板
9打料杆
10打料块
11下模座
12冲头固定板
13凹模垫板
14凹模
15脱料板
16凸模固定板
61套体
62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1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效轴承加工模具
- 下一篇:一种复合切边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