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玻璃棒料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2712.2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8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缙伟;孔祥杭;朱李均;刘小宁;艾明富;杨浩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9/02 | 分类号: | C03B1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玻璃棒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玻璃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玻璃棒料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玻璃棒料成型模具是生产光学玻璃棒料的主要装置之一。将高温熔融状态的玻璃液注入棒料成型模具后,玻璃液沿着棒料模具内腔的长度方向运动,并在模具的冷却作用下固化形成玻璃棒料。
现有的光学玻璃棒料成型模具,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31984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光学玻璃棒料成型模具及工装,包括棒料模具,所述的棒料模具内腔为进口小、出口大的圆锥形;棒料模具外侧靠进口的前部设有冷却套;棒料模具顶部设有从棒料模具上切割下来的活动顶盖;棒料模具通过第一支撑块、第三支撑块固定在操作平台上,且棒料模具与操作平台平面呈5°~15°的倾斜角度;操作平台上设有从棒料模具两侧将顶盖夹紧定位的第二支撑块。其缺点是未设置相应的加料结构,玻璃液往往通过漏料管从棒料成型内腔的进口或是棒料模具上部的开口直接注入,容易导致玻璃液的无序流动,产品出现成型条纹,特别是用于低粘度玻璃液生产成型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玻璃液有序流动的光学玻璃棒料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学玻璃棒料成型装置,包括具有棒料成型内腔的棒料模具,所述棒料模具内设有纵截面呈凹弧形的进液导槽,所述进液导槽的进口与外界相通,进液导槽的出口与棒料成型内腔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进液导槽的进口位于棒料模具的上部,进液导槽的出口与棒料成型内腔的进口相切过渡。
进一步的是,所述棒料成型内腔为进口直径小于出口直径的圆锥形腔体。
进一步的是,所述棒料成型内腔的进口直径与出口直径相差0.5~2mm。
进一步的是,所述棒料模具内还设有用于冷却进液导槽的冷却腔体,所述冷却腔体上设有冷却入口和冷却出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冷却腔体位于棒料模具的前端,并与进液导槽相对应。
进一步的是,所述棒料模具的上部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可分别开启进液导槽和棒料成型内腔的前端活动顶盖和后端活动顶盖。
进一步的是,所述棒料模具上套设有冷却套,所述冷却套的上部设置在棒料成型内腔所对应的棒料模具上部外壁上,冷却套的下部设置在进液导槽和棒料成型内腔所对应的棒料模具下部外壁上。
进一步的是,该装置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括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基面和设置在平台基面上的支撑块,所述棒料模具1放置在支撑块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块为两个并分别支撑在棒料模具的前、后两端,且支撑块的上端分别与其所支撑的棒料模具外表面相匹配;所述棒料模具1以棒料成型内腔倾斜朝下的方式放置在支撑块上,且棒料成型内腔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等于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进液导槽对注入玻璃液的导流作用,可以使玻璃液有序流动,增加有效冷却面积,并且冷却均匀,防止出现成型条纹,提高了产出的光学玻璃毛坯件的外形质量。
(2)、相切过渡可以使进液导槽的出口与棒料成型内腔的进口相连接的部位光滑,利于玻璃液的有序流动。
(3)、冷却腔体可实现对刚进入模具的高温玻璃液进行降温,调整玻璃液粘度,进一步防止成型条纹产生。
(4)、前端活动顶盖和后端活动顶盖可以提高成型初期的调整效率,减少模具堵塞,并且在模具出现堵塞之后迅速处理恢复正常成型。
(5)、棒料成型内腔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等于5°,利于光学玻璃棒料的后续牵引、退火处理操作,使用现有水平牵引退火炉即可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棒料模具1、棒料成型内腔11、进液导槽12、冷却腔体13、前端活动顶盖14、后端活动顶盖15、冷却套2、操作平台3、平台基面31、支撑块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2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弯炉上风栅辅助提升装置
- 下一篇:机电一体玻璃器皿自动成型机雏形模冲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