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封微漏油自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3597.0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2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安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孙静 |
地址: | 2015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封 漏油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封微漏油自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螺杆压缩机的主机转子与前端盖之间有个唇形密封轴封,唇形密封 的密封元件由带骨架的橡胶或尼龙制成,安装在回转机械的密封端盖上,依 靠其唇部与轴或轴套表面之间,因接触面很窄而产生的箍紧力密封。唇形密 封需要润滑和冷却,因此也必然存在密封油从唇口向外的流动,唇形密封一 般都是开模加工的,其表面很可能存在模痕或飞边,因此其最佳密封效果往 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才达到的。所以,许多采用唇形密封的螺杆压缩 机,在新机开机后最初较短的一段时间,会出现渗油现象,此泄漏不但浪费 润滑油、污染机器,更使机器油机斑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因轴封漏油造成 的浪费机油及污染机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轴封微漏 油自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轴封微漏油自处理装置,包括主机和电机,所述轴封微漏油自处理 装置还包括一回油装置和一进气阀,所述回油装置包括一储油机构、一输油 机构和一回油单向阀,其中:
所述储油机构设置于所述主机的法兰或所述电机的法兰上,用于收集所 述主机的轴封渗出的润滑油;
所述储油机构、所述回油单向阀和所述进气阀之间通过所述输油机构依 次连接;
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进气阀通过产生压力差带动所述回 油装置运转。
较佳地,所述储油机构包括一储油槽和一螺纹孔,所述储油槽设置于所 述主机的法兰上,所述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储油槽相连通,所述螺纹孔的另 一端与所述输油机构连接。
较佳地,所述输油机构包括一钢管接头和若干钢管,所述钢管接头的一 端通过螺纹旋转固定于所述螺纹孔内,所述钢管接头、所述回油单向阀和所 述进气阀依次通过所述钢管连接。
较佳地,所述螺纹孔的螺纹规格为Rc1/8。
较佳地,所述钢管为无缝钢管,内径为6mm,外径为8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解决了轴封漏油造成的浪费机油及污染机器的 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轴封微漏油自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机1
电机2
轴封3
储油槽4
螺纹孔5
钢管接头6
钢管7
回油单向阀8
进气阀11
主机法兰12
电机法兰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图1予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封微漏油自处理装置,其 包括主机1和电机2,主机1上设置有进气阀11,所述轴封微漏油自处理装 置还包括一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包括一储油机构、一输油机构和一回油 单向阀8。进气阀11通过产生压力差带动所述回油装置运转。
所述储油机构用于收集主机的轴封3渗出的润滑油。所述储油机构包括 储油槽4和螺纹孔5,储油槽4设置于主机法兰12上,作为替代方式,储油 槽4和螺纹孔5也可以设置于电机法兰22上。所述螺纹孔5的一端与储油 槽4相连通,螺纹孔5的另一端与所述输油机构连接,螺纹孔5的螺纹规格 为Rc1/8。
储油机构、回油单向阀8和进气阀11之间通过所述输油机构依次连接。 所述输油机构包括钢管接头6和钢管7,钢管接头6的一端通过螺纹旋转固 定于螺纹孔5内;钢管接头6、回油单向阀8和进气阀11依次通过钢管7 连接,钢管7为无缝钢管,内径为6mm,外径为8mm。
在使用时,当主机的轴封3有泄漏时,所泄漏出的润滑油会沿主机法兰 12流到主机法兰12上的储油槽4内,由于进气阀11在加载时,其前端为负 压的缘故,所有储油槽4内的润滑油会顺着钢管接头6、通过钢管7依次经 过回油单向阀8和进气阀11回到主机1内,解决轴封漏油造成的浪费机油 及污染机器的问题。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 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3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油涡旋式压缩机轴承润滑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真空泵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