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3602.8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张丞;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称电磁灶,它源起于德国,电磁炉是清洁卫生广为接受的厨房家电,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它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之磁力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之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于锅内食物。电磁炉因具有热效率高、操作便捷、清洁卫生等优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
电磁炉主要由上下盖组成的外壳、面板、加热线圈盘、主控板、显示操作板、风扇及散热器件组成。电磁炉的散热系统对于电磁炉元器件的保护以及电磁炉的正常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散热风道结构是实现快速散热提升加热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有效保护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随着电磁炉加热效率及功率提升,内部元器件产热量会进一步加大,现有电磁炉内部散热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进一步提高电磁炉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阐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布局合理、结构巧妙,散热效果更好的电磁炉,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炉,包括:下盖、上盖,设在下盖内的主控板、线圈盘、进风部、操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内设有导风筋,所述导风筋将所述下盖散热导风区域分为第一散热风道与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出风口正对设于所述主控板上的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包络部分线盘外缘周,所述进风部位于所述下盖左右方向的居中位置,所述进风部引入冷却风通过散热风道吹向所述主控板和所述线圈盘。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网罩及设于进风网罩上面的散热风扇,进风部优选圆形结构,至少一条所述导风筋一端与所述进风部连接,另一端为开放式,包含其中任意一条或其中任意两条及三条都连接的情况,三条导风筋的另一端均为开放式。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包括边缘向上延伸出的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和前侧板,四个侧板的位置关系是按照电磁炉正常使用时通常的方位关系来确定,所述出风格栅设置在远离所述进风部的所述下盖的后侧板上,下盖包括前后左右四个侧板,靠近人机操作一侧为前侧,其余按正常使用时的方为关系分为左右侧板及后侧板。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位于下盖左右方位的居中位置,但不限于安装误差及模具误差使得风扇位置稍有偏差的情况,所述进风部具有靠近所述左侧板的左端部,所述左端部到所述左侧板的最短距离不小于电磁炉下盖左右方向总宽度的1/5,所述进风部具有靠近所述右侧板的右端部,所述右端部到所述右侧板的最短距离不小于电磁炉下盖左右方向总宽度的1/5。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设于所述进风部上部,部分所述操作板与所述进风部层叠设置,靠近操作板一侧的下盖侧部为前侧,这样节约了电磁炉内部空间。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筋包括第一导风筋、第二导风筋、第三导风筋,所述第一导风筋与第二导风筋构成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导风筋与第三导风筋构成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第一散热风道主要将风扇引入电磁炉的冷却风导向位于电磁炉主控板上的散热片,用于IGBT及桥堆高功率器件的降温,第二散热风道则主要通过线圈盘底部吹向位于主控板上的其他元器件及基板。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筋的高度小于第一导风筋与第三导风筋的高度,这样电磁炉上下盖扣合后,由于第二导风筋高度较低,所述第一导风筋与第三导风筋构成第三散热风道,风扇引入的冷却风通过第三散热风道导向作用经线圈盘上表面后吹向主控板,同时为线圈盘及主控板散热后由出风格栅排出。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筋一端与所述进风部外缘周相切,所述第一导风筋另外一端沿下盖左侧部内壁包络位于主控板上的散热片的侧部。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筋、第二导风筋、第三导风筋均为弧形,所述导风筋由所述与所述进风部连接端沿出风格栅方向呈发射状形态设置。
优选的,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筋的高度为15~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36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