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涉水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5797.X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0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罗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承杰 |
主分类号: | G01F23/02 | 分类号: | G01F23/02;G01F23/2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2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涉水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涉水报警器。
背景技术
汽车在大雨中或涉水状态中行驶时,如果汽车涉水较深,水很容易通过发动机进气口进入气缸内部。如果水进入了正在运转的发动机气缸内,由于水是液体,不可压缩,所以活塞几乎没有上行的空间,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造成连杆的弯曲甚至缸体的损伤,给汽车发动机带来严重损害,同时也给车主带来经济损失和麻烦。
汽车涉水是一种常见情况,一些车主驾驶经验不足,在经过积水路段时,不能准确地把控发动机进气口的高度和当前工作状况,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水。数据显示,各类汽车的发动机进气口高度和车身高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比如,采用涡轮增压发送机的车型,发动机进气口通常比较低,和中网偏下部的位置齐平,主要是为了散热,所以这类汽车的涉水能力就弱一些。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小轿车、SUV等的发动机进气口均设置在发动机舱内,汽车涉水时,必须要保证发动机进气口始终位于水面之上,才能保证汽车正常安全行驶。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些发动机进气口水位监测的装置,但大都采用电控系统,利用电子芯片和传感器构成反馈机制。这类系统的可靠性差,且芯片、导线容易受水影响,不能满足长期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涉水报警器,能让驾驶员直观地看到当前水位与发动机进气口的距离,以早进行决断,避免发动机进气口进水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涉水报警器,包括设置在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上的防护罩,防护罩将发动机进气口呈圆周状包裹,并在防护罩的顶部留有开口,开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发动机进气口与地面间的距离;在防护罩上固定连接有监测管,监测管与设置在驾驶室中的观测管连通,观测管顶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上集成有控制器,控制器与一个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口所在面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罩底部设置有固定圈,固定圈固定在发动机进气口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测管、观测管均垂直于地面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测管上分布有多个进水孔,在进水孔上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测管的管径大于观测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测管与观测管均为L形结构,监测管与观测管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为弹性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观测管上设置有刻度与危险标记,在观测管外壁上设置有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的观测管为透明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装置利用连通器原理,监控效果直观、准确,使驾驶员能实时了解到当前水位与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距离,为汽车涉水时安全驾驶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
2.该装置还设置有保险机制,将发动机进气口的位置略微抬升,给驾驶员的反应和决断留出足够的余量,避免驾驶员决策失误造成积水进入发动机进气口的情况,提升汽车涉水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防护罩,2—固定圈,3—发动机进气口,4—监测管,5—固定卡,6—进水孔,7—连接管,8—观测管,9—危险标记,10—液位传感器,11—报警器,12—刻度,13—照明灯,1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汽车在涉水过程中出现发动机进水的情况,绝大多数是由于驾驶员对发动机进气口位置判断不准而导致的。发动机进水故障不仅使发动机造成损伤,还使汽车被困,随着水位上涨将给驾驶员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第一,让驾驶员在涉水时随时了解到当前水位与发动机进气口的距离;第二,适当提升发动机进气口的进气位置,以给驾驶员留出更多反应的时间。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涉水报警器,包括设置在汽车发动机进气口3上的防护罩1,防护罩1将发动机进气口3呈圆周状包裹,并在防护罩1的顶部留有开口14,开口14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发动机进气口3与地面间的距离;在防护罩1上固定连接有监测管4,监测管4与设置在驾驶室中的观测管8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承杰,未经罗承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5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