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于电除尘器进气烟道均布气流的湍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6062.9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9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友金;连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绿洋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11 | 分类号: | B03C3/0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汤云武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置于 电除尘器 烟道 气流 湍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除尘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设置于电除尘器进气烟道均布气流的湍流器。
背景技术
工业用的电除尘器是以静电净化法进行收捕烟气中粉尘的装置,工业烟气通过进气烟道输入到电除尘器内,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其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并沉积于电极上,达到收尘目的,被净化了的废气由出气烟道经烟囱排入大气中,完成烟气净化过程。
在现有电除尘器的结构中,进气烟道中通常具有弯管部分,这就造成烟气通过进气烟道进入电除尘器时烟气分布不均匀,烟气分布不均匀就会造成有的收尘极板收尘较多,有的收尘极板收尘较少,影响了整个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严重时部分浓度较高的烟气就会从烟囱排入大气中,造成排放超标,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于电除尘器进气烟道均布气流的湍流器,其使进入电除尘器内的烟气更为均匀,且具有一定粉尘凝并作用,提高了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于电除尘器进气烟道均布气流的湍流器,包括固设在电除尘器进气烟道内的至少一组导流组件,每组导流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与进气烟道中烟气的流动方向不平行,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固连在一根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两端固连在进气烟道内。
优选所述导流板为圆形钢板。
优选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改进,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至少设置一根加强杆。以提高结构强度,防止导流板变形,延长导流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与所述支撑杆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
优选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均穿过与其固连的支撑杆。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通过一个支撑座固连在进气烟道内。以方便支撑杆的固定。
进一步改进,电除尘器进气烟道上固设有三组导流组件,三组导流组件上的导流板互不平行,固连三组导流组件的三根支撑杆相互平行,三根支撑杆的端点连线形成一个三角形,每根支撑杆与进气烟道中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垂直。通过形成三角形布置的三组导流组件大大提高烟气的湍流效果,使得进入电除尘器内的烟气分布更为均匀,更有利于提高电除尘器内各个极板的收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每组导流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与进气烟道中烟气的流动方向不平行。这样当烟气流经导流组件触碰导流板时就会形成湍流,使烟气在进入电除尘器喇叭形进口时可以达到边角更加均匀,也就使得烟气进入电除尘器内分布更为均匀,同时在湍流中粉尘有一定的凝并作用,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最大限度满足高标准排放要求;特别是导流组件设置为三组且形成三角形分布时,烟气可以形成效果更佳的湍流效果,更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可以利用现有电除尘器进气烟道空间进行安装,特别适用于现有旧除尘器的升级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除尘器进气烟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3所示,一种设置于电除尘器进气烟道均布气流的湍流器,包括固设在电除尘器进气烟道10内的三组导流组件,每组导流组件上设置多个导流板1,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1与进气烟道10中烟气的流动方向不平行,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1固连在一根支撑杆2上,支撑杆2的两端各通过一个支撑座3固连在进气烟道10内;三组导流组件上的导流板1互不平行,固连三组导流组件的三根支撑杆2相互平行,三根支撑杆2的端点连线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三组导流组件成三角形布置,形成更好的湍流效果,使得进入电除尘器内的烟气分布更为均匀。
优选每根支撑杆2与进气烟道10中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垂直。
优选每个所述导流板1为圆形钢板;每组导流组件中的各个导流板1的间距相等。
优选每组导流组件1中的各个导流板1与所述支撑杆2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
每组导流组件1中的各个导流板1均穿过与其固连的支撑杆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绿洋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绿洋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6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