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8305.2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8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廖伟东;潘海;屠智革;江欢;王川申;张红明;韩德刚;曹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7/012 | 分类号: | C03B27/012;C03B3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6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玻璃 加热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强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对于超薄玻璃强化处理的 加热工段及加热工段的玻璃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减薄已经成为社会需求的大趋势,钢化越来越薄的玻璃受到越来越多 厂家的青睐。然而超薄玻璃的物理钢化一直是玻璃行业的技术难点,玻璃在钢 化过程中需将其加热到近软化温度,加热过程是平板玻璃应力逐渐松弛的过 程,松弛的速度取决于钢化温度,温度越高,应力松弛的速度越快。薄玻璃如 果在达到最佳钢化温度之前在炉内停留时间过长,则容易发生变形。
为了能让超薄玻璃既能在高温下加热而又不发生变形,现有技术是将玻璃 钢化的加热区分为两区,第一区预加热区采用辊道输送加热方式,将玻璃加热 到500度左右;第二区采用气浮加热方式,将玻璃加热到近软化温度。
两加热区如何合理有效的衔接是一个关键点,玻璃在由辊道传送到倾斜气 浮传送过程中,容易导致加热不均及边部刮伤,而加热不均及边部的刮伤易导 致玻璃在钢化过程中发生炸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超薄玻璃钢化在加热及传送过程中存 在的技术问题,很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合理的加热及传送装置,从而使玻璃 在两加热段传送过程中加热均匀、传送流畅、不出现边和角刮伤等现象。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包括加热系 统,导向装置,及传送辊道。玻璃经由所述传送辊道传送至气浮加热装置中的 传动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将玻璃导向至所述传送辊道。所述加热系统对玻璃进 行加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系统由多个加热元件组成,每个加热元件的温度 都可控,加热元件在安装布置时,与对应辊子的倾斜角一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和安装架,所述导向轮装有高灵 敏度的陶瓷轴承,其与支撑杆连接,所述导向轮安装在两辊子间距中心,导向 轮的旋转中心线并与左右两辊子中心线所连接的面垂直。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向轮其高度及中心线角度可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辊道由数根辊子组合而成,而每根辊子安装成从 0°~5°不断抬升。
一些实施例中,每根辊子的倾斜角度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玻璃顺利的从预加热区传 送到气浮加热区,实现和气浮加热区传动装置的很好衔接,避免在传送过程中 边角刮伤,并且加热均匀。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主旨的描述,以清楚本实用新型 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 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的辊子和加热 元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 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 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现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置,包括加热系统,导 向装置,及传送辊道。玻璃经由所述传送辊道传送至气浮加热装置中的传动装 置,所述导向装置将玻璃导向至所述传送辊道。所述加热系统对玻璃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系统由多个加热元件组成,每个加热元件的温度都可控,加热元 件在安装布置时,与对应辊子的倾斜角一致。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和安装 架,所述导向轮装有高灵敏度的陶瓷轴承,其与支撑杆连接,所述导向轮安装 在两辊子间距中心,导向轮的旋转中心线并与左右两辊子中心线所连接的面垂 直。
每个导向轮其高度及中心线角度可调。所述传送辊道由数根辊子组合而 成,而每根辊子安装成从0°~5°不断抬升。每根辊子的倾斜角度可调。
现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玻璃加热及传送的装 置的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8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