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流自吸式两相流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9329.X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6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田孝帅;王珂;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7/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两相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节能流喷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旋流自吸式两相流喷嘴。
背景技术
在燃烧器中,燃油的雾化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内的燃烧过程,进而影响燃烧的效率以及生成物的组成成分。在国内,大型窑炉和燃用重油、渣油、油浆等高粘度油的民用锅炉都存在燃烧不完全、雾化颗粒直径大、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低、烧嘴易堵塞结焦、生成物污染环境等问题,良好的雾化质量是提高燃烧质量的前提,故燃烧器中喷嘴的作用极其重要。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201510317291.1,专利名称为《一种旋流引射喷嘴》,包括导筒、可调式螺旋导流器和喷管。导筒顶部用于连接气体压力管道,底部与喷管密封连接;喷管上部设置有斜向下的直槽型切向入口;可调式螺旋导流器通过调节螺纹安装于喷管的顶端面,且设置有导叶锥体,导叶锥体上设置有导叶翅片。本发明采用切向入旋加旋和顶部导向元件加旋相结合,同时可以通过调节顶部导向元件的深入量来改变射流旋流强度,提高引射器的抽吸效率,具有结构紧凑、可调性、适用性强等优点。但是此喷嘴仅适用于流体输送设备,并未用于燃烧器,实际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旋流自吸式两相流喷嘴,通过气体旋流产生的负压对液体进行引射,可以使喷嘴携带方便,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并且此喷嘴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容易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喷油喷头、旋流腔体、气体进口管、液体管道,所述的旋流腔体的一端活动连接喷油喷头,另一端活动连接液体管道,旋流腔体的外侧连接气体进口管;所述的喷油喷头的内腔设有混合喷射室和气液混合室,气液混合室的右侧为液体管道,气液混合室与液体管道之间设有气旋出口,所述的液体管道内腔设有液体通道;所述的旋流腔体与液体管道之间为旋流室。
上述的液体管道的左端部位椎体形状。
上述的喷油喷头的右端部为喇叭口形状的气旋出口。
上述的液体管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阻挡凸起。
上述的喷油喷头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阻挡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气体通过旋流室形成气旋,在气旋出口处产生负压,从而引射液体进入喷嘴,从而达到节约能源、方便携带的作用;另外,旋流腔内无独立元件,可解决喷嘴易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结构合理,制作成本低,容易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3是液体管道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4是喷嘴喷头的剖面示意图;
上图中,喷油喷头1、旋流腔体2、气体进口管3、液体管道4、混合喷射室5、气液混合室6、气旋出口7、旋流室8、液体通道9、第一阻挡凸起10、第二阻挡凸起1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喷油喷头1、旋流腔体2、气体进口管3、液体管道4,所述的旋流腔体2的一端活动连接喷油喷头1,另一端活动连接液体管道4,旋流腔体2的外侧连接气体进口管3;所述的喷油喷头1的内腔设有混合喷射室5和气液混合室6,气液混合室6的右侧为液体管道4,气液混合室6与液体管道4之间设有气旋出口7,所述的液体管道4内腔设有液体通道9;所述的旋流腔体2与液体管道4之间为旋流室8。
其中,液体管道4的左端部位椎体形状,上述的喷油喷头1的右端部为喇叭口形状的气旋出口7;上述的液体管道4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阻挡凸起10,便于固定安装在旋流腔体上,上述的喷油喷头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阻挡凸起11,便于固定安装在旋流腔体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压缩气体从气体进口管3进入旋流室8,在旋流室8内形成气旋,从气旋出口7喷出,由于气旋中心存在负压,故引射液体从液体通道9进入喷嘴,气液两相在气液混合室6混合后,自混合喷射室5喷出,形成喷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9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