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曲轴皮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9595.2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8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48 | 分类号: | F16H55/48;F16D1/06;F16F15/1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付春霞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曲轴 皮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轴皮带轮。
背景技术
扭振减振器已广泛的应用在发动机上,包含汽油机和柴油机;扭振减振器的轮毂安装在发动机曲轴的前轴端,皮带轮通过减振橡胶圈利用粘结的方式连接在轮毂上。在发动机运行的时候,整个轴系会产生扭转振动,而扭振减振器通过减振橡胶圈的形变来达到将扭转振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效果,从而消减发动机轴系的扭振强度以及降低扭转振动的振幅;而且,通过改变皮带轮的转动惯量以及减振橡胶的刚度,可以调节整个轴系的自振频率和振动类型。发动机轴系的扭转振动的振幅如果没有被减弱,将导致曲轴磨损加剧、整机噪声增大;一旦发生共振,还会导致曲轴断裂,从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现在的汽车发展方向越来越倾向于节能和环保,在汽车发动机的传动系中,扭振减振器一般为单个传动作用,在整体传动作用中需要配备多个皮带轮以满足传动需求,导致整机重量增加,不能满足节能要求。扭振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是是将轴系扭振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起到减低扭振的作用,故而在实际使用中,减振器的破坏形式多为热老化,从导致使用寿命降低。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减震的装置或者设备来减少振动对曲轴、发动机的影响,但是其强度较差、抗疲劳、抗冲击的性能较差,同时抗震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曲轴皮带轮,能提高曲轴减震皮带轮的强度和抗疲劳、抗冲击性能,同时能有效抗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曲轴皮带轮,包括皮带轮外圈和轮毂,所述皮带轮外圈套在所述轮毂外,所述皮带轮外圈和所述轮毂之间设有硫化减震胶带,所述轮毂套在曲轴前端,通过前端螺栓与曲轴相连接,并在中心孔位置设置半圆键与曲轴配合保证其与曲轴一同旋转,所述轮毂和皮带轮外圈表面还存在喷砂处理层,所述皮带轮外圈上设有皮带槽。
优选地,所述皮带轮外圈和所述曲轴之间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将所述皮带轮外圈压紧在所述曲轴上的皮带轮压块。
优选地,所述皮带轮压块的中心设有伸出所述皮带轮外圈的六方轴头。
优选地,所述轮毂上设置有齿圈,所述的齿圈由多个信号齿组成,至少有一对信号齿之间有一段光滑圆弧。
优选地,所述轮毂上均布四个安装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曲轴皮带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皮带轮外圈和轮毂二者之间设置硫化减震胶带,由于硫化减震胶带具有弹性阻尼,通过适当调整皮带轮惯性质量与硫化减震胶带的弹性系数,可以调整轴系的固有频率。同时,发动机工作时,曲轴减振皮带轮轮毂与曲轴连接并一起旋转,由于皮带轮外圈惯性质量滞后于轮毂,因而在两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硫化减震胶带来回揉搓,振动能量被硫化减震胶带的内摩擦阻尼吸收,从而使曲轴的扭振得以消减,同时在轮毂和皮带轮外圈还存在喷砂处理层,提高了曲轴减震皮带轮的强度,增加了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减小了震动对曲轴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曲轴皮带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轮毂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皮带轮外圈,2—硫化减震胶带,3—轮毂,4—前端螺栓,5—曲轴,6—半圆键,7—皮带轮压块,8—皮带槽,9—齿圈,10—信号齿,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9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