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杆尾端保护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879675.8 申请日: 2015-11-06
公开(公告)号: CN205117380U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发明(设计)人: 王泰龙 申请(专利权)人: 王泰龙
主分类号: E21D21/00 分类号: E21D21/00
代理公司: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代理人: 晏荣府
地址: 221613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尾端 护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杆端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

背景技术

井巷锚杆支护:井下巷道支护是指井巷中对围岩所采用的一种支护方式,利用锚杆进行的支护方式就是锚杆支护。煤矿用锚杆都用金属材料制作。锚杆制成杆柱,打入巷道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锚杆头部、杆体和尾部托板等构造,(利用锚杆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支护的目的,其原理类似与建筑中的膨胀螺丝。其长1.8-2.0M,直径Φ20。

井巷锚杆支护的锚杆排距一般为800×900mm,锚杆尾端会露出螺母,露出长度10-40mm,因此,当巷道中行人或施工作业人员有时,难免会碰撞裸露出巷道的锚杆尾端,为此,十分需在裸露出巷道的锚杆尾端上加装一种软质的保护物,以保护幢到锚杆尾端的人不受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当巷道中的行人或施工作业人员与巷道中锚杆尾端碰撞时,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受伤。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包括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采用硬质壳体,安装在锚杆的端部;所述的外壳采用软质壳体,套装在内壳上。

其进一步是:所述的内壳采用圆柱形壳体。

所述的外壳前端开口端为圆柱形,后端封闭段为椭球形;外壳的前端壁厚小于后端壁厚,后端底部与两侧的最大壁厚为锚杆直径的0.8-1.2倍。

所述的外壳采用硅橡胶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制作,在巷道中的行人或施工作业人员与巷道中锚杆尾端碰撞时,可以有效进行保护,防止受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内壳,3、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有一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内壳2和外壳1;所述的内壳2采用硬质壳体,安装在锚杆的端部;所述的外壳1采用软质壳体,套装在内壳2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采用内外两层套,内套是为了防止外套与带丝的锚杆尾端直接接触而被砸破,在外套与金属之间起到缓冲保护,二是为了方便安装,

本实施中,内壳2采用圆柱形壳体;外壳1前端开口端为圆柱形,后端封闭段为椭球形;外壳的前端壁厚小于后端壁厚,后端底部与两侧的最大壁厚为锚杆直径的0.8-1.2倍。外壳1采用硅橡胶制作,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

工作过程:将本实用新型套装在裸露的锚杆尾端,当人员碰到锚杆尾端时,软质的外壳1能起到一种缓冲与保护作用,同时在人员作业时,也不至于始终顾及碰撞而放不开手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泰龙,未经王泰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9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