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循环式曝气氧化渠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0655.2 | 申请日: | 2015-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6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梁峙;梁骁;肖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循环 式曝气 氧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循环式曝气氧化渠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当前,我国水体污染的形势已十分严峻,由水体污染导致的农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由于水体对环境污染物具有汇的作用,水体中有毒有害化学品通过大气和土壤传递,可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繁衍与生命安全。这一过程可能比较隐蔽,但水体污染已威胁人类的安全。由于水体污染的严重性及其修复的难度,以及对污染水体修复的迫切性与需求,污染水体修复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近20多年来,世界各国先后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深入开展了污染水体修复研究,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已进入到商业化阶段。具体而言,常见的水体修复技术有化学技术、物理方式、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等。目前为止,没有一项特殊的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修复时间较长,影响水体修复进程。化学修复技术、会造成热力污染,影响生物生长。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面临三个最突出的问题:1)资金严重不;2)污水处理水平低;3)污水处理的运行机制不合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循环式曝气氧化渠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1,进水装置2,下层环形氧化渠3,曝气装置4,桨叶式搅拌器5,排水装置6,稳流排泥渣装置7,支撑框架8,系统控制器9,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曝气渠隔断12,落水管13;位于支撑框架8上方的下层环形氧化渠3,位于下层环形氧化渠3上方的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位于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内侧的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位于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内侧的曝气渠隔断12,位于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外部的进水装置2;位于支撑框架8下部的污水池1,污水池1底部与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通过进水装置2连通,在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左后侧和下层环形氧化渠3左后侧设有曝气装置4;在下层环形氧化渠3内部设有桨叶式搅拌器5,在下层环形氧化渠3的右前方设有排水装置6,在下层环形氧化渠3左前方设有稳流排泥渣装置7,在支撑框架8的下部设有系统控制器9;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通过落水管13与下层环形氧化渠3连通。
进一步的,上层环形曝气渠包括: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与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之间连通并形成环路,曝气渠隔断12将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分割成前后两部分,且前后两部分连通,在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前部分设有落水管13;在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的进水装置2入口处设有曝气装置4。
进一步的,所述落水管13的上檐口距离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的上檐口为60cm-120cm,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的上檐口与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的上檐口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上层环形曝气内渠11的底平面与上层环形曝气外渠10的底平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上层环形曝气渠深度在100cm-200c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排水槽6-1,水位传感器6-2,排水开关6-3和排水管6-4;所述排水槽6-1的上端为水平设置,其下端外部边缘向上方倾斜,排水槽6-1前后壁与下层环形氧化渠3前后池壁无缝焊接,排水槽6-1槽体上部至下层环形氧化渠3上檐口距离为10cm-60cm;在排水槽6-1的上部设有水位传感器6-2,水位传感器6-2与系统控制器9通过导线连接,水位传感器6-2与排水槽6-1槽体上部设有一定的距离,二者相距10cm-30cm之间;排水开关6-3位于排水槽6-1的一端,排水槽6-1通过排水开关6-3与排水管6-4连通,排水开关6-3与系统控制器9通过导线连接,系统控制器9实现对排水开关6-3开启与关闭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0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