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1643.1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松;潘伟轩;张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达维尔通用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7/08 | 分类号: | B64D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富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设备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航拍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光电转塔是采用陀螺稳定技术的一种光电设备,通常包括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系统和激光测距机等多种光学传感器,并具有隔离载体运动保持瞄准线在惯性空间角度稳定的功能。搭载于直升机上的光电转塔设备作为一种直升机航拍设备,常用于完成空中航拍作业。
目前,对于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穿过机身蒙皮在直升机结构框上安装飞机将与任务设备连接的安装点,后将任务设备通过安装支架连接至已经预置好的安装点上。
可见,采用上述安装方式,预置好的安装点将永久留在机身上,并且安装时需要破坏飞机蒙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和安装盒,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的一端分别拆卸连接在所述光电转塔设备搭载平台的三个位置,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的另一端分别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盒的三个位置,所述光电转塔设备安装在所述安装盒上。
优选地,所述拆卸连接在所述光电转塔设备搭载平台的三个位置呈现三角形排布。
优选地,所述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盒的三个位置呈现三角形排布。
优选地,所述光电转塔设备搭载平台为飞机,所述三个位置包括:飞机发动机罩的锁,飞机副油箱两侧的固定角盒。
优选地,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均为水平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拆卸连接在飞机副油箱左侧的固定角盒上,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盒的左侧立边上,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拆卸连接在所述飞机副油箱右侧的固定角盒上,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盒的右侧立边上,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拆卸连接在飞机发动机罩的锁上,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盒的盒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拉杆,所述第四拉杆的一端拆卸连接在飞机发动机罩的锁上,所述第四拉杆的另一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盒的盒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的一端均通过吊耳拆卸连接在飞机发动机罩的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的另一端均通过拉耳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盒的盒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的长度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安装盒上设置有减轻孔,所述减轻孔设置在所述安装盒的盒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通过使用三个拉杆,将光电转塔设备搭载平台和安装盒进行了连接,再通过将光电转塔设备安装在安装盒上,从而实现了光电转塔设备在搭载平台上的安装。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在安装光电转塔设备时,只需使用螺栓将拉杆和搭载平台进行连接即可,而无需在搭载平台上预置安装点,再进行安装,所以,无需破坏搭载平台;而且,在拆卸光电转塔设备时,只需拆卸螺栓即可实现拉杆和搭载平台之间的分离,所以,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转塔设备的安装装置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拉杆或第四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耳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耳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1第一拉杆,2第二拉杆,3第三拉杆,4安装盒,5第四拉杆,6吊耳,7拉耳,8减轻孔,9飞机发动机罩的锁,10飞机副油箱两侧的固定角盒,11螺栓,12螺钉,13光电转塔固定孔,14货仓底板平面,15接头,16套筒,1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达维尔通用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达维尔通用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1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循环微添加装置
- 下一篇:环道螺桨无人机用反扭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