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度可调的稳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3889.2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2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权哲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度 可调 稳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稳定杆,尤其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稳定杆。
背景技术
横向稳定杆可以用来增加车辆的侧倾角刚度,提高操纵性。稳定杆是横置的扭杆弹簧,可以阻止一个车轮相对另一个车轮作垂直运动。稳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悬架上。当车身只作垂直运动时,两侧悬架变形相同,横向稳定杆不起作用。当车身侧倾时,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横向稳定杆发生扭转,杆身的弹力成为继续侧倾的阻力,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稳定杆为整体结构,不可调节,在同平台车布置形式不一致时需要重新设计稳定杆,造成资源过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长度可以调节的稳定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的内部分别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壁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通孔;两个调节杆,每个所述调节杆的自由端可活动地伸入所述安装腔内;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杆的自由端上,所述第二锁止件的一部分可伸入并卡接在所述通孔内且另一部分可与所述第一锁止件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调的稳定杆,通过在调节杆的自由端设置锁止组件,并且通过在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多个通孔,可以有效调节调节杆伸入安装腔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得稳定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进而可以提高稳定杆的通用性,提高稳定杆的实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之间,所述弹性件适于弹性抵压所述第二锁止件以使所述第二锁止件的所述一部分卡接到所述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锁止件伸入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锁止件构造成圆柱体结构,所述通孔构造成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安装腔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调节杆构造成管状结构,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锁止件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锁止件配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构造成管状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调节杆的内周壁上的内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端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端部的周向向外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边缘与所述调节杆的外周壁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调节杆还包括:按压工具,所述按压工具适于伸入所述通孔按压所述第二锁止件以使所述第二锁止件的所述一部分伸入所述通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稳定杆的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稳定杆的另一个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稳定杆100;
固定杆10;安装腔11;通孔12;
调节杆20;
锁止组件30;第一锁止件31;主体部31a;连接部31b;凸台31c;第二锁止件32;弹性件33;
按压工具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度可调的稳定杆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100可以包括:固定杆10、两个调节杆20和锁止组件30。固定杆10的两端的内部可以分别形成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的壁上形成有多个沿安装腔11的长度方向(即图2所示的外内方向)间隔开的通孔12。如图1所示,调节杆20可以为两个,而且每个调节杆20的自由端可活动地伸入安装腔11内。其中,调节杆20的自由端即为图2所示的调节杆20的内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3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调过滤网压板安装连接结构
- 下一篇:转向驱动桥复合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