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动调整臂紧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4154.1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纪建奕;于游;马翠贞;马长城;刘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00 | 分类号: | B60T1/00;F16D65/52 |
代理公司: | 青岛永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5 | 代理人: | 殷雷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动 调整 紧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调整臂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上使用的自动调整臂,能够保持摩擦片和制动鼓之间的间隙恒定,使汽车制 动安全可靠,因而在配置鼓式制动器的汽车中被广泛采用。自动调整臂上的控制臂必须通 过定位支架固定到凸轮轴支架或者桥壳上,中国专利CN203511618U公开了一种一种自动 调整臂控制臂用固定装置,包括:凸轮轴支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桥壳上;凸轮轴穿过制动 底板和凸轮轴支架,自动调整臂安装到凸轮轴上;凸轮轴支架上加工螺纹孔,紧固螺栓穿过 自动调整臂上的控制臂和套筒,紧固在凸轮轴支架的上螺纹孔上,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控 制臂与凸轮轴支架之间。但是这种圆杆型的套筒与螺纹配合紧固,需要首先在套筒两侧分 别装配,然后装到凸轮轴支架上,视调整臂控制臂的位置情况进行调整,然后进行紧固,因 为凸轮轴支架和控制臂两侧的螺母均无定位,在对扭时紧固存在错位,或导致控制臂支架 受力变形等情况,存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调整臂紧固结构,解决了 自动调整臂与凸轮轴支架之间装配费时费力、调整紧固定位不准确、维修更换不便且定位 支架的杆部刚性差、容易出现断裂的技术问题。
一种新型自动调整臂紧固结构,包括凸轮轴和自动调整臂,所述凸轮轴安装在凸 轮轴支架上,所述凸轮轴支架与自动调整臂之间的间隙为0.5~0.9mm,所述自动调整臂上 设有控制臂,所述控制臂与凸轮轴支架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并通过螺母进行紧固,所 述连接杆的截面为多边形的钢柱。
所述连接杆的截面为四边形或六边形的钢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进一步调整凸轮轴支架与自动调整 臂之间的间隙,将连接杆由弯曲状变为直线型,将其截面由圆柱型改为多边型结构,由此, 在装配时,可将截面为多边形的直线型连接杆直接固定于凸轮轴支架上,然后再对控制臂 处进行紧固,由于多边形钢柱不易滑脱晃动,更易固定找准,所以无需反复调整凸轮轴支 架、控制臂和连接杆的相对位置,可直接进行紧固,装配简便易操作,并且在调整臂维护更 换时便于螺母的拆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加工,零件数量少,装配简单,自动调整臂的 控制臂更易定位控制,维修更换方便,连接杆刚性强不易断裂,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自动调整臂紧固结构,包括凸轮轴和自动调整臂1,所述凸 轮轴安装在凸轮轴支架2上,所述凸轮轴支架2与自动调整臂1之间的间隙为0.5~0.9mm,所 述自动调整臂1上设有控制臂3,所述控制臂3与凸轮轴支架2之间通过连接杆4进行连接,并 通过螺母5-1和5-2进行紧固,所述连接杆4的截面为四边形6-1的钢柱。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连接杆4的截面为六边形6-2的钢柱。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4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