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感器自动标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5747.X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0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峰;高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楚凯(武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43009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自动 标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行业打标过程的自动标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传 感器自动标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的底盘轮毂类零件标识打印的生产线上,常常需要人工将待 加工的汽车零件放到工作台上,或者依靠人工通过控制抓取机器的开关来将零 件放到工作台上,然后再进行加工,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还浪费了人力,提 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汽车行业中的底盘轮毂 类零件标识打印的生产线上,常常需要人工将待加工的汽车零件放到工作台 上,或者依靠人工通过控制抓取机器的开关来将零件放到工作台上,然后再进 行加工,导致了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传感器自动标识 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自动标识装 置,该传感器自动标识装置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感应器以及与红外 感应器连接的固定座;移动抓取装置,包括移动导轨和机械手,移动导轨与红 外感应器连接,机械手与移动导轨连接;开关装置,与红外感应器连接;工作 台,设置于红外感应装置的正前方,工作台的台面与红外感应器齐平。
其中,固定座为可升降型固定座。
其中,红外感应器通过第一导线与移动导轨连接。
其中,开关装置通过第二导线与红外感应器连接。
其中,工作台的台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夹持机械手抓取过 来的待加工零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自动标 识装置结构简单,将红外感应器与移动抓取装置结合使用,实现了在流水化生 产线上无人自动运转,减免了人工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器自动标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器自动标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传感器自动标识装置包括红外感应装置10、移动抓取装置20、第一导线30、 开关装置40、第二导线50以及工作台60。
红外感应装置10包括红外感应器11以及与红外感应器连接的固定座12, 固定座12为可升降型固定座。
移动抓取装置20包括移动导轨21和机械手22,移动导轨21通过第一导线 30与红外感应器11连接,机械手22与移动导轨21连接。
开关装置40通过第二导线50与红外感应器11连接。
工作台60设置于红外感应装置10的正前方,工作台60的台面与红外感应 器11齐平。工作台60的台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未图示),用于夹持机械 手22抓取过来的待加工零件。
在使用传感器自动标识装置时,当零件放到工作台60上,零件边缘与红外 感应器11接近,红外感应器11通过红外感应,发现工作台60上有零件,则发 出信号给移动抓取装置20,使线路闭合,机械手22停止抓取零件的工作,如果 红外感应器11感应不到有零件在工作台60上,移动抓取装置20则继续工作, 将零件抓取到工作台60上。当红外感应装置10出现故障时,则通过人工识别 零件是否在工作台60上后,再由人工控制开关装置40,从而控制移动抓取装置 20。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自动标 识装置结构简单,将红外感应器与移动抓取装置结合使用,实现了在流水化生 产线上无人自动运转,减免了人工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楚凯(武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楚凯(武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57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筒料夹持翻转机构
- 下一篇:用于抓取和操作物件的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