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7581.5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毛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3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尾气 余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定型机是纺织染整行业中主要耗能设备之一,它利用热空气对织物进行干燥和整理并使之定型。一般的定型机所需热风温度约为200℃左右,它的尾气温度一般在170℃左右,因此,有大量的余热被排入空气,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热污染。
目前,对定型机尾气的热回收利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将高温尾气在换热装置中与新鲜空气热交换,获得热空气补充到定型机烘箱内,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换热装置通常使用列管式换热装置,其换热速度慢,排出的尾气温度自然较高。同时,由于定型机尾气中还有大量毛屑、油污等杂质,容易造成换热管的内壁积垢,对换热管的清洗较为不便,影响换热效率。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换热效率高且易于清洗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包括换热箱、尾气进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尾气出气口以及换热空气出气口;其中,所述换热箱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其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换热管和横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呈错位排布;所述尾气进气口、换热空气出气口分别安装在其中一列换热箱上;所述尾气出气口、新鲜空气进气口分别安装在另一列换热箱上。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其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分别和两列换热箱连通,且于底座内设有连接两列换热箱的换热管的管道;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为由金属片制成的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的管壁上形成若干凸凹状结构,所述凸凹状结构呈倾斜设置,以搅动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还设置为:所述换热管的管壁上设有加强筋;或者所述换热管为采用螺旋管的制作方法制成的换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管的管壁较薄,从而使换热管的质量较轻,热传导性能好,换热速度快,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管上设有凹凸形结构,并做成一定斜度,不仅能增加结构强度,增加换热面积,还能扰动尾气,使换热效率高,换热充分。
3.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易于清洗,避免换热管积垢而影响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面图。
图3是换热管的示意图。
图4是另一形式换热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其由两列换热箱1、尾气进气口2、新鲜空气进气口3、尾气出气口4以及换热空气出气口5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换热箱1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其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换热管6和横向设置的隔板7;所述隔板7呈错位排布,从而能够便于换热空气多次被换热管6加热,提高装置的换热效率。
所述尾气进气口2、换热空气出气口5分别安装在其中一列换热箱1上;所述尾气出气口4、新鲜空气进气口5分别安装在另一列换热箱1上。这样使高温尾气和新鲜空气形成对流,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改进型尾气余热换热装置进一步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分别和两列换热箱1连通,从而可以使新鲜空气进入底座8进行流通。且于底座8内设有连接两列换热箱1的换热管6的管道,从而便于尾气进行流通。于所述底座8的底部设有一排污管10,通过该排污管10可以控制排出清洗后的污水。当然,也可以不用底座8,直接采用换热箱1即能进行换热。
所述换热管6为由金属片制成的管状结构,从而使该换热管6的质量较轻,热传导性能好,换热速度快,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6的管壁上设有螺旋形加强筋11(如附图3所示),该螺旋形加强筋11不仅能加强换热管6的结构强度,而且还能扰动在换热管6内的尾气,使尾气充分和换热管6的内壁接触而使换热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7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耐用的钛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三炉一机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