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动控制装置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7880.9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川;魏广娟;薛艳杰;鲁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控制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动控制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地下铲运机等车辆中,通过加速踏板控制液压油的压力来控制微动控制装置的微动油缸的位置,再通过与微动油缸的活塞杆和变速箱离合器的控制阀的阀芯分别连接的连杆机构控制控制阀的阀芯的位置,进而控制铲运机的变速箱离合器的开合程度。
图1为现有技术的铲运机的用于控制变速箱离合器的控制阀的阀芯移动的微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微动控制装置包括连杆1、销轴3、轴头5、关节轴承6、关节连杆10、拉杆12、支座16、微动油缸19、安装支架15、直连杆23。当微动油缸19伸缩时,关节轴承6拉动连杆1动作,同时关节轴承6产生摆动,连杆1再拉动关节连杆10、拉杆12、轴头5产生伸缩或摆动,最终拉动控制阀的阀芯产生轴向伸缩,从而控制铲运机的变速箱离合器的开合程度。
该微动控制装置中,微动油缸19通过支座16固定在安装支架15上,微动油缸19的活塞杆平动。微动控制装置设置有包括连杆1、关节连杆10、拉杆12和直连杆23在内的连杆机构,并且连杆机构与微动油缸19的活塞杆和控制阀的阀芯分别连接,实现微动油缸19的活塞杆的动作到控制阀的阀芯的动作的转换。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以上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在该微动控制装置工作过程中,连杆机构对微动油缸的活塞杆存在切向力,使微动油缸容易损坏,减少微动油缸的使用寿命;
2、采用复杂的连杆机构,零部件较多,经连杆机构转换后,控制控制阀的阀芯的幅度及力较小,可靠性较差;
3、连杆机构对控制阀的阀芯存在多余的力,在出现故障时容易使阀芯损坏,对控制阀存在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控制装置和车辆,旨在减少微动控制装置工作过程中,连杆机构对微动油缸的活塞杆的切向力,延长微动油缸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微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可动部件的移动,包括安装支架、微动油缸和连杆机构,所述微动油缸和所述连杆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微动油缸的活塞杆和所述可动部件连接以将所述活塞杆的位移转换为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移,所述微动油缸的缸体可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以在所述活塞杆受到切向力时所述缸体能够向减小切向力的方向改变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油缸的缸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微动油缸通过第一铰销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隔套,所述第一隔套位于所述微动油缸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并套设于所述第一铰销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微动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可动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关节轴承和第三铰销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关节轴承和第四铰销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杆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三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安装支架通过第五铰销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二隔套,所述第二隔套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并套设于所述第五铰销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为L型连杆,所述第一连接处位于所述L型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处位于所述L型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处位于所述L型连杆的拐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可动部件通过开口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连杆机构的活动量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杆机构的活动路径上以限制所述可动部件的伸出量的第一限位部;和/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杆机构的活动路径上以限制所述可动部件的缩回量的第二限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78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仪表SOC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冶金行业的电动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