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多功能前置防撞辅助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8330.9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孙贵斌;杨云东;马腾腾;王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4 | 分类号: | B60R21/0134;B60R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多功能 前置 辅助 预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多功能前置防撞辅助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乘用车上安装的驾驶辅助预警装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可视的预警装置,一类是汽车碰撞预警系统(AWS)。两类驾驶辅助预警装置主要缺点:第一类是利用分布在汽车四周的雷达探头来探测障碍物与车辆之间距离,配备的显示屏只能显示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并且精度受距离限制较大,该产品结构单一,大多只是在倒车时进行预警;第二类主要是安装在高端车上,它包含一个在车辆内位于前风挡玻璃上的智能图像传感器并利用视觉技术对车道及车辆进行检测与测量距离,给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声音及视觉报警信号,但价格昂贵,对于低端价位的车来说不太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多功能前置防撞辅助预警装置,具有低成本、多功能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乘用车多功能前置防撞辅助预警装置,包括前置防撞辅助预警控制器及分别与前置防撞辅助预警控制器进行通讯连接的车身控制器、车速传感器、两个摄像头、两个雷达探头、语音装置及液晶显示器,其中,两个摄像头和两个雷达探头分别安装在乘用车前方左右转角处,摄像头用于显示前方区域,从而消除车辆前部的盲区,雷达探头用于探测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车身控制器用来控制前置防撞辅助预警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的摄像头为毫米波雷达广角摄像头。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低速工况下同时开启可视图像模式,消除车辆前部的盲区,使驾驶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配合图像识别技术更加精准显示障碍物距离并扩大探测覆盖面,使驾驶更加安全。
2、实现高速行驶时探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根据当前车速以时间的形式预测防碰撞安全时间(以当前车速与前方车辆相撞所需时间),以语音提醒的方式进行预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功能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该预警装置是基于雷达测距和图像识别技术,使车辆在前行、转弯和倒车过程中,实现经济型车辆低成本、多功能的前部障碍物防撞预警。
如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乘用车多功能前置防撞辅助预警装置,包括前置防撞辅助预警控制器(DSP)1及分别与前置防撞辅助预警控制器(DSP)1进行通讯连接的车身控制器(BCM)2、车速传感器3、两个摄像头4、两个雷达探头5、语音装置6及液晶显示器7,其中,两个摄像头4和两个雷达探头5分别安装在乘用车前方左右转角处,摄像头4用于显示前方区域,从而消除车辆前部的盲区,雷达探头5用于探测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车身控制器(BCM)2用来控制前置防撞辅助预警控制器(DSP)1。
如图2所示,低速行驶下,开启可视图像模式,显示前方区域,从而消除车辆前部的盲区,通过雷达探头5探测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在车辆转弯、停车时通过语音装置6提醒驾驶员,使驾驶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并配合图像识别技术更加精准显示障碍物距离从而扩大探测覆盖面。高速工况下,首先通过车速传感器3采集车速,通过雷达探头5探测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当前车速为基准并结合雷达探头5探测信息计算安全驾驶预警时间,并以语音提醒的方式提醒驾驶员进行预警,利用智能处理芯片来进行图像矫正拼接和信息采集,并且矫正后的图像和预警时间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器终端显示。
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车辆前进和转弯时检测车辆前部障碍物并进行报警,另一方面具有低速行车可视功能,便于车辆在复杂环境行驶和泊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控制装置有以下几个优势:1、低成本化、易产业化,该预警装置所需设备都是市场化的产品,整套装置仅需几百元。2、多功能且实用化,该装置可实现低速行车可视功能,便于车辆在复杂环境行驶和泊车,在高速情况下可实现检测车辆前部障碍物并进行语音报警,同时可作为行车记录仪来实现行车记录。3、该装置中还会预留数据开发接口,也可以和车辆本身的倒车影像系统进行同屏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8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底部穿入式安全带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气囊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