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气动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8612.9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1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汪军;苏太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37/23 | 分类号: | F16L37/23;F16L37/38;F16L37/62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气动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连接件,具体是一种应用于液压系统的液压气动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般气动接头中,如果密封性能差,流体泄漏,系统中流体压力、流速将会降低,影响流体传输效果或控制能力;泄露出来的液体,会腐蚀附近的部件或引起电路系统短路。
而现有的液压气动接头在应用于液压系统时,压力很高,尤其在开机、停机时会产生瞬时冲击压力,破坏力很大,普通的结构设计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气动接头,该液压气动接头可以使产品的流阻降低,更利于流体的流动,保证流体在最大压力下不泄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气动接头,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座组件包括内部具有流体通道的插座壳体和螺母套,插座壳体右端设置为管道连接部,插座壳体左端部的外壁上有环形切槽,螺母套套装在插座壳体上,与插座壳体螺纹连接,螺母套与管道连接部之间有管道安装空间;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壳体、阀体、阀芯和连接套,插头壳体中部内壁具有第一弹簧抵顶面;阀体首端套在插头壳体中,与插头壳体尾部通过细牙螺纹连接,并用第一密封圈密封,阀体中部外壁周缘均布四个钢珠容纳槽,钢珠容纳槽内各有一个钢珠,阀体内壁上还开有第二密封圈切槽,第二密封圈切槽内具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切槽位于钢珠容纳槽左侧;阀芯左端部外周具有第三密封圈切槽,第三密封圈切槽内具有第三密封圈,阀芯安装在阀体左端,与阀体之间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密封,阀芯与插头壳体之间有截锥弹簧,截锥弹簧一端抵顶在阀芯左端面上,另一端抵在第一弹簧抵顶面上,阀芯上有三个铣槽;连接套套在阀体与插头壳体的连接处,连接套内壁有第二弹簧抵顶面,弹簧一端抵配在第二弹簧抵顶面上,另一端抵配在插头壳体右端面上,连接套尾部内壁周缘均布四个直角梯形切槽,直角梯形切槽位置与钢珠容纳槽位置相对应;插座组件插入插头组件中,钢珠卡在环形切槽内,从而将插座组件与插座组件插合。
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气动接头均简称为本接头。
本接头中的插座组件用于连接尼龙或聚氨酯软管,将适当规格的软管插到插座壳体的管道连接部,然后用螺母套拧紧。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外形结构的设计使得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合时,既能够密封又使阀体上的四个钢珠卡在插座壳体的环形切槽中,实现了锁紧连接。第三密封圈和阀芯在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未插合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封住阀体,构成径向外周密封(活塞密封),弹簧的一端由阀芯定位,另一端由插头壳体定位,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合时,弹簧被压缩,阀芯后退(左移),流体沿着阀芯上的三个铣槽流出。阀体和插头壳体通过细牙螺纹连接起来,并由第一密封圈实现密封,第二密封圈在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合时与插座壳体外表面构成内周密封;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的连接是利用插头组件上的四个钢珠落在插座组件的环形切槽内实现的;工作时钢珠由连接套压住而无法退出,连接套由弹簧顶住,保持在锁紧位置,断开时,向后轻推连接套,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钢珠退入连接套上的梯形切槽中,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插头壳体左端具有外螺纹,外螺纹右端具有第一台阶面,外螺纹与第一台阶面之间有密封垫片,所述的外螺纹为G1/8A螺纹,用于产品安装,所述的密封垫片外周具有锥度,密封底片内周具有防脱落结构,所述的防脱落结构为四个向内凸起的凸块。密封垫片具有一定的锥度,起到密封的作用,这样安装时螺纹处就不需要使用生料带或螺纹胶,方便安装和维修,密封垫片上的防脱落结构,防止密封垫片在日常使用时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插头壳体左端套有插头螺母套,插头壳体中部具有外螺纹。采用插头螺母套与插头壳体相匹配,也可用于连接尼龙或聚氨酯软管,使用时将适当规格的软管插到插头壳体的首部,然后用插头螺母套拧紧。
进一步地,插座壳体上还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固定在螺母套左侧,与插座壳体一体成型,限位螺母可以限制螺母套移动的距离,使螺母套始终压紧尼龙或聚氨酯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8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