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水稻种子除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9194.5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9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元;苟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2/42 | 分类号: | A01F12/42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熊伟;黎照西 |
地址: | 6217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水稻 种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水稻种子除芒机。
背景技术
水稻等许多作物品种带有芒、刺,脱粒后籽粒的芒不能除干净,一般为3~5mm,最长的可达40mm,而且相当数量的籽粒小穗刺无法去除,从而导致清选加工过程中堵塞筛孔,影响清选质量降低生产率,或是严重影响着籽粒的流动性,造成播种不均,甚至无法正常播种。而且,由于存在芒和刺,水稻育秧时秧苗生长不齐,插秧机插秧时易缺苗。
水稻除芒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对带芒水稻种子及其它带芒带刺种子进行芒、刺处理的机具,通过清除芒、刺,改善了种子的表面,有利于种子加工的下道工序的作业。
专利号为CN203537912U公开了一种卧式水稻种子除芒机,包括机体、进料口、出料口和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安装有一个转动轴和一个固定轴,所述转动轴与电机连接,所述固定轴和转动轴上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表面有锯齿,所述转动轴和固定轴上的搅拌杆交替分布。其通过对种子的搅拌,使得种子相互摩擦,打去芒和种皮上附着的种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是靠转轴驱动搅拌杆,所以其机体内的空腔必须要容纳转动轴的搅拌杆转动。但是由于另一半的搅拌轴是固定的,所以会造成空腔内有近一半的空间是搅拌轴无法到达的,除芒效果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提出一种除芒充分的除芒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水稻种子除芒机,包括机体、进料口、出料口和转轴,所述机体内部的除芒空腔截面为圆形,所述的转轴安装在空腔的中心,转轴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组第一搅拌棒;除芒空腔的底面安装了若干组竖直向上的第二搅拌棒;第一、第二搅拌棒交错设置,且表面均设有若干梯形的锯齿。
进一步的,为提高搅拌除芒的效果,所述的第二搅拌棒固定端穿过空腔底面的轴承,由设在除芒空腔下方的电机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效率,把烘干跟除芒一步完成,所述的除芒空腔顶部设有烘干管。
优选的,所述的烘干管为蒸汽管,蒸汽管道能提供良好的低温烘干环境,不损伤种子。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棒搅动种子,让其互相摩擦,除去芒以及种子表皮的毛絮。固定在底部的第二搅拌棒同时或自转,增加了种子直接摩擦的力度,提高除芒效率。
本实用新型搅拌充分,除芒效果好,效率高。在空腔内安装烘干管,烘干除芒一步完成,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一种卧式水稻种子除芒机,包括机体1、进料口2、出料口3和转轴4,所述机体1内部的除芒空腔截面为圆形,所述的转轴4安装在空腔的中心,转轴4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组第一搅拌棒5;除芒空腔的底面安装了若干组竖直向上的第二搅拌棒6;第一搅拌棒5、第二搅拌棒6交错设置,且表面均设有若干梯形的锯齿7。
进一步的,为提高搅拌除芒的效果,所述的第二搅拌棒6固定端穿过空腔底面的轴承,由设在除芒空腔下方的电机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效率,把烘干跟除芒一步完成,所述的除芒空腔顶部设有烘干管8。
优选的,所述的烘干8管为蒸汽管,蒸汽管道能提供良好的低温烘干环境,不损伤种子。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9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