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0146.8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江浩;夏栓;黄秀杰;陈正标;徐锦新;武心壮;苑景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2 | 分类号: | G01N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软管 扭转 刚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管道系统和在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软管扭转刚 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金属软管01。金属软管01是一种在管道系统中用于补偿位 移和安装偏差、吸收振动及降低噪声的设备,大体上由波纹管011、网套012及 接头013三大部分构成。波纹管011是金属软管01的本体,起着柔性的作用; 网套012起着加强的作用;接头013起着连接的作用。
金属软管结构比较复杂,难以通过软件分析的手段确定其力学性能,为开 展管系力学分析需要通过试验测量金属软管的刚度矩阵。
因此,研制了一种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来测量金属软管的扭转刚度 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
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包括:
夹管座;所述夹管座用于支撑待测金属软管;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夹管座的一侧;连接轴通过轴承可绕连接 轴的中心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所述连接轴用于与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 金属软管连接,使待测金属软管可绕连接轴的中心轴线转动地设置;
顶压装置;所述顶压装置与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的端部连接; 所述顶压装置用于驱动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的一端绕连接轴的中心 轴线扭转;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将顶压装置和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传 动连接地设置;顶压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 管的一端绕连接轴的中心轴线扭转。
优选地,还包括盲板;所述盲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待测金属软管的端部连 接,将待测金属软管的端部密封。
优选地,还包括压力仪表;所述压力仪表与所述盲板连接,用于监测待测 金属软管的内部压力。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杆和转动连杆;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 顶压装置连接,上端与所述转动连杆连接;所述转动连杆套设在支撑于夹管座 上的待测金属软管的一端上;所述顶压装置驱动所述驱动杆升降时,通过所述 转动连杆带动支撑于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的一端绕连接轴的中心轴线扭 转。
优选地,还包括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与所述顶压装置连接, 用于测量所述驱动杆沿垂直于待测金属软管中心轴线的位移。
优选地,还包括柱式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柱式拉压力传感器与所述顶压装 置连接,用于测量所述顶压装置施加在所述驱动杆上的压力或拉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可用于测量金属软管 的扭转特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符合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通过顶压装置驱动待测 金属软管扭转,且驱动力大小可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的结构剖 视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的另一角 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和3所示,金属软管扭转刚度测量装置包括:
夹管座1;所述夹管座1用于支撑待测金属软管01;
连接轴2;所述连接轴2设置在所述夹管座1的一侧;连接轴2通过轴承3 可绕连接轴2的中心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连接轴2用于与支撑在 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01连接,使待测金属软管01可绕连接轴2的中心轴 线转动地设置;
顶压装置5;所述顶压装置5与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01的端部 连接;所述顶压装置5用于驱动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01的一端绕连 接轴2的中心轴线扭转;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将顶压装置5和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金属软管 01传动连接地设置;顶压装置5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支撑在夹管座上的待测 金属软管01的一端绕连接轴2的中心轴线扭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0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手套切割试验机
- 下一篇:图形标注位置自动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