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柱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2634.2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慕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路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王桂霞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动力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柱塞泵。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常用的液体压力装置,用于提高液体的压力使其驱动机械部件运动。柱塞泵一 般包括泵体和偏心轴,偏心轴旋转时驱动泵体的柱塞相对于泵壳直线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泵 体内的容积,在泵体内容积变大时,液体自进液口被吸进泵壳内,当泵体内的容积变小时, 液体自出液口被压出泵体,被压出泵体的液体同时具有了较高的液压,可用来驱动液压缸的 活塞运动从而转化成为机械能。
泵体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泵座上,同时泵体的进液口与泵座连接,泵座具有与进液口相 通的进液通道,在进液口与进液通道连接的位置一般设有O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由丁腈橡 胶制成。在两个螺栓的作用下,泵体和泵座固定在一起,螺栓同时对O形密封圈施加压力, 使其产生变形,从而实现进液口与进液通道连接处的密封。在高液压的环境下,尤其是当液 体含有杂质时,丁腈橡胶材料的O形密封圈容易损坏。同时,O形密封圈在两根螺栓的作用 下受力不均匀,也会加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泵体与泵座连接处密封容易损坏的缺点,提 供一种密封寿命更长的新型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柱塞泵,包括泵座和一侧与所述泵座固定的泵体,所述泵座具有与所 述泵体的进液口相通的进液通道,所述泵座设有偏心轴,所述泵体的柱塞在所述偏心轴的驱 动下相对于所述泵体的泵壳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接的位置设有L形 铜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新型柱塞泵还包括位于所述泵体另一侧并与所述泵座相对的泵盖板,所 述泵盖板与所述泵座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所述泵体设有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相对于所述 泵体的轴线对称,其中两个所述螺栓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所述穿孔后与所述泵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穿孔与所述螺栓之间设有定位套。
作为优选,所述泵盖板通过六根所述螺栓与所述泵座连接,六根所述螺栓分成两组,两 组螺栓相对于所述泵体的轴线对称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新型柱塞泵的泵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泵体,两个所述泵体的轴线在同 一直线上,两个所述泵体的柱塞均由同一偏心轴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柱塞泵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的丁腈橡胶O形圈只能形成简单的变形密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柱塞泵采 用了L形铜密封垫可形成多段方向不一样的密封面,可提高密封性能,且铜密封垫更加耐磨 和耐受高压液体冲击,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柱塞泵还包括位于泵体另一侧并与泵座相对的泵盖板,泵盖板与泵 座通过多个螺栓连接,通过此设置,两个螺栓的紧固力分散在泵盖板上,从而可使泵体及L 形铜密封垫所受的力变得均匀,防止泵体因受力不均产生大幅的震动,这对提高密封的性能 及密封的寿命无疑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型柱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柱塞泵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剖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泵座,11-进液通道;
2-泵体,21-泵壳,211-进液口,22-柱塞,23-L形铜密封垫,24-密封槽,25-穿孔;
3-偏心轴,31-深沟球轴承,32-滚针轴承;
4-泵盖板;
5-定位套;
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型柱塞22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柱塞22 泵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柱塞22泵,包括泵座1和一侧与所述泵 座1固定的泵体2,在本实施例中,泵座1上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泵体2,每个泵体2均具 有泵壳21和柱塞22。两个泵体2相对,是指泵壳21允许柱塞22进出的口是相对的。两个 所述泵体2的轴线,即柱塞2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泵体2的柱塞22均由同一偏 心轴3驱动,且两个所述泵体2的柱塞22的运动方向相同。
所述泵座1具有与所述泵体2的进液口211相通的进液通道11,所述泵座1设有偏心轴 3,偏心轴3通过深沟球轴承31设置在泵座1上。偏心轴3的端头设置有滚针轴承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路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路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2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